勇士手持大宝剑,救了公主,砍杀了恶龙,再回城堡的时候,意外的继承了国王的衣钵和财富,娶了公主,登上了人生的巅峰,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这样的故事赞不绝口。在《千面英雄》里,随着人们对于神话的喜爱,慢慢的就像是蜘蛛织网一般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神话体系,无论中方西方,在这套体系的模式里每一位神与佛,甚至是妖魔鬼怪的前身或者前世,都是由普通人在英雄之旅的路上慢慢随着各式各样的未知元素所改变的。
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这本书几十年前通过很多神秘的神话定律以及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神话的膜拜和向往中挖掘了出来了一个观点
“英雄的末路就是魔王”
也可以说,在英雄之旅的十二个阶段,有的英雄没有挺过最后的考验,堕落了,或者是携带万能药回归故里的时候意外的迷失了自己,变成了人们心中的恶龙。甚至有些英雄在各个阶段都没有克服困难,在精神上肉体上都站到了对立面。
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老子的“福祸相依”理论以及阴阳的符号几乎完美的包含了整个大千世界里的所有的两级对立,
回想起整个人类历史,无论是中国五千年里朝代之间的更替迭代,中亚各国争夺耶路撒冷的激烈碰撞,欧洲十字军东征的屠杀掠夺,还是整个地球上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先进文明对于落后文明的惨绝人寰般的毁灭。
只有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才需要英雄,
而且英雄的诞生,伴随着的则是乱世中的人们在经历了许多腥风血雨后的心灵慰藉。
英雄的诞生看似光彩夺目,实则在大环境的背后则是天下存亡之时。
而随着人类千百年的进化,文明和文字的传承,在古老的英雄之旅的框架下,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以后,随着人类哲学体系的爆发,一个人的的本质已经很难随着简单的标签和来定义,尤其是现在的网络信息时代,多元的标签化已经越来越繁杂,英雄和魔王的边界早就彼此渗透,因此,我们不妨将英雄和魔王作为一对极端的角色来对立。如果按照善良邪恶的九宫人格分析图而言,可以是这样:
守序善良(英雄)——中立善良——混乱善良——守序中立——绝对中立(普通人)——混乱中立——守序邪恶——中立邪恶——混乱邪恶(魔王)
但是由于人们对于文学的不断探索和追求,越来越多的英雄和魔王有了更为复杂的人格和丰富的背景。
在秦朝末年,整个大秦帝国摇摇欲坠,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天下,最后胜者刘邦成了汉高祖开创大汉三百多年的头,项羽乌江自刎也用其骨气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两个人都是英雄,虽说人品能力大不相同,刘邦得汉之后杀忠臣,项羽吝啬而不愿封赏,但至少对于当时的新兵甲,老兵乙而言确实是英雄,那么整个大秦帝国呢?始皇和二世胡亥算不算是魔王?短短的二十年前,嬴政还是那个欲一统天下的胸怀大志的人,也就是我们眼中的英雄。那么,西汉末年的民主斗士王莽,杀兄弑父的唐太宗李世民,铁骑踏破大半个欧洲的成吉思汗,心狠手辣的洪武大帝,历史对于他们的评价必须是客观而又中立的。他们是英雄么?是,是魔王么,也可以是。
按照历史学家们的多方面分析,成王败寇的因素有很多,但奇妙是每一个朝代的开国元勋和亡国之君以及伴随着这些君王的臣子们皆有类似的结局。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背后的起源。因此,在这套模式下,伴随着文明的进步,
英雄和魔王早就没有了绝对的壁垒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近代,随着电影技术的一百多年来的变迁,21世纪后的我们早就厌倦了描绘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陈词滥调,于是,一套反英雄主义的文化产品喷涌而出,相比于伟光正的英雄,人们更觉得有着坎坷身世或者悲惨身份的魔王更像个人,过于伟光正的主人公会有一股抽离感,完全抽离了人性的考验,以至于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所以在文字的塑造上,对于人性的描写和神性的描写,一定要真实而慎重,稍有不慎,便会脱离现实,精彩的戏剧故事来自于现实而更精彩于现实,这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
有的时候,神话英雄的和蔑视英雄的是同一群人,是因为他们太清楚人性的考验,随着这个人一步一步的有了无与伦比的实力,能力还有人心,他是否会还会坚守初心呢?
回想起自己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而言,我只经历了二十多岁的年华,以后当我五十岁的时候再回想起我自己的人生时,我会引用尼采的那段话来提醒我自己。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尼采 《善恶的彼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