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次发表于“ICF北京分会”公众号2019年5月,转载于“有意思教练”公众号
2017年我做了一笔非常非理性的投资,我几乎没做任何考察,也没有任何论证的数据,也没有任何的横向对比。
那一年,是我多年中年焦虑中的某一年。感觉跟把一个旱鸭子扔进深水区差不多,向上喘不到气,向下踩不到底,浑身僵硬,呼吸错乱,喊不出声,还觉得丢脸。
14年我突然前所未有的腰疼,接下来几年里,肩膀疼,足弓疼,“硬件故障”的警报开始向各个关节均衡发展,感觉自己就如同《绿野仙踪》里快废弃的又破又旧又锈的铁皮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4797762/5fa0b46dcab97b27.png)
工作也进入迷茫期,努力或者不努力,那么多活儿都在那里等你,不离不弃。外面的世界却似乎在飞速的略过你,隐隐还带着一丝轻蔑的微笑。
二宝出生后有严重的湿疹,整夜整夜的挠自己,把自己的肩膀和后背挠得如同被虐待了一样,娃妈也深陷焦虑。16年爸爸突发脑梗,妈妈从一个乐观的人一下子变得绝望,陪爸爸治疗的6个月我感觉是这辈子里最漫长的6个月……
所以当我走进教练的课堂时,没有试听课,没有横向比较,只是因为在沙龙上和Karen校长聊了几句,就决定交钱了。不是有钱任性,而是忽然有一种重症病人爬进了ICU的感觉。
我在找的不是课程内容,而是在找一种人,活出我想要的状态的人。
我发现有些人是通透和自然的,而我那时候是浑沌而焦虑的,所以我开始寻找能够让自己变通透和自然的道路。
这条道路,就是教练。不管是群智教练中心的 Karen 校长,“有意思教练”的高琳,“华说职场人生”的 Coach Lily,都让我在她们身上看见了这条路。
于是2017年,我做了我人生少有的一次非理性投资——学习教练。
01
我们在教练领域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词:“陪伴”。作为教练,我们在约谈里陪伴客户,创造一个安全、信任、温暖、赋能的谈话的空间。
而与一般的教练客户相比,家人才是我们真正能够陪伴最久的人,所以,假如我花了钱,学了教练,而我自己以及我的家人不能感到受益,那我猜大概是没学对。这大概是我推荐给大家的一条判断标准。
我们家两个男孩,都特别可爱。老大今年12岁,前几天我太太带娃们去旅游,去的时候,在高铁上他自己安静的看书,看完了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第一部;然后到了民宿,房间有一个很大的飘窗,早上他自己起来,他去给植物拍照,在飘窗自己安静的写游记。
他还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有一次我和他去买面包,服务员问我要不要塑料袋,我说好啊,他大喊一句,“不要,爸爸你有帆布袋”,我赶紧跟服务员说,我们家娃是减塑行动者。
他的专注,对环境和美的敏锐觉察,对大自然的热爱,都是我特别欣赏的状态。他同时是一个情绪特别丰富的孩子。情绪就像毛线一样,太多毛线缠在一起就会打结,而且一时半会儿根本理不清楚。理不清楚的后果也很严重。
02
上周的一天,我接他放学回家,路上他和弟弟聊的挺高兴的,一切看起来都和平时没什么不同。
傍晚的时候,我正打算和娃妈出门散步。他开始抱怨作业太多,我说那赶紧做吧。结果他坐在书桌前面啃他的笔,就是一个字也不写。然后,很明显的,他开始找他弟弟的茬,弟弟自己在看 ipad 不想理他,他偏往弟弟边上凑。
我有点不高兴了,我说:“你作业多你还招你弟弟,你忘了如果惹急了弟弟,你可打不过他?”
他不惹弟弟了,开始摔东西,把沙发垫一个一个狠狠的扔到地上,然后拎起一件脱下来的校服使劲的抽打地面。
我说,不就是作业多一点嘛,至于吗?我让他回到书桌,他回到书桌,写了两个字,就开始抖腿,用膝盖顶抽屉,咣咣咣,发出令人烦躁的声音。然后,“哗啦哗啦”,使劲的推拉他的抽屉,“嗤嗤嗤”,反复的搓他的作业本,我生怕他把作业本搓烂了作业更没法写。
我跟娃妈相互看了一眼,就差抱头痛哭了,心里说,情绪是魔鬼,冷静冷静,不能惹他。
又过了一会儿,我提醒他要上网上英语课了,他一听说这个,趴到沙发上,他说他不要上。我看他状态不好,的确没法上,只好给他取消了。可是当天取消网课是不能退费的,我也很生气。一节课几百块钱就这么打水漂,连个响儿都没听见。
我还没发火呢,他开始不断的喘着粗气,从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生气的野兽的声音。弟弟不喜欢他这样,让他停下来。他反而更大声。
我看这气氛越来越糟糕,赶紧让娃妈带着弟弟出去散步去了。
这娃也太难带了,我几乎都要冲他大喊:不就是作业多吗,网课也给你取消了,你到底还想怎么样!就你会崩溃,难道我不会吗?欺负我平时对你们好脸色是不是?
就在我喊出口的电光火石的一刹那,我做了一个决定,我要做一个高情商的情绪教练 !
03
我想起了教练课上老师说的“ 情绪按钮”。
孩子的理智脑已经已经被他的情绪劫持了,如果我也按下我的情绪按钮让我的情绪爆炸,我们俩今晚就同归于尽了。
我对他说,孩子,你等一下。
为什么要等一下?甭管是神马动画片,包括会使天马流星拳的圣斗士星矢,变身也是需要时间的。
我大喊着变身咒语 “ 情绪教练来了 ”,然后跑到书房拿了一盒卡片,回到娃的身边。这盒卡片就是基于情绪 ABC 理论的 “ 情绪,想法和行动 ” 卡片。
娃这时候已经从低嚎转为啜泣了,我把他上身扶到我膝盖上让他又哭了一会儿,然后抱他坐起来。
我把那打写有情绪名称的卡片递给他,我说:“ 来,告诉我,你正在经历什么情绪,跟你情绪相符的卡片留在手里,不相符的放在一边 ”。
娃一边啜泣,一边如同拿了一手扑克牌一样审视每一张情绪卡片,然后充满恶气地把不相符的情绪卡片狠狠的甩到一边。不一会儿,他留下了“ 恼怒,不耐烦,无助,生气” 四张卡片,我请他说说每个情绪背后的故事。
娃慢慢冷静下来,开始叙述白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我才了解到,原来这一天里发生了三四件让他非常不高兴的事情:午休的时候几个同学总是跟着他,让他很烦躁;做值日的时候,另外几个同学不仅不帮忙,还拿扫帚打闹;一个同学还把抹布扔到了天花板上,留下难看的印记……
难怪说青春期的孩子的心思你难猜呢,我一直以为是因为作业多他才发脾气的,是我错怪他了。这么多事情,这么多情绪纠缠在一起,积攒了一天,难怪他说不出来,只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当他能够把情绪命名并且说出背后的故事之后,他的情绪毛线结也解开了一多半。
![](https://img.haomeiwen.com/i4797762/9233922fdb010a2a.png)
04
接下来,是想法卡片,我惊奇的发现,虽然娃很沮丧,因为让他不高兴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不过娃也想知道让他烦恼的那几个孩子是什么想法,我抓住时机对他的好奇表示了鼓励。
最后是行动卡片,除了他已经表现出来的“对此烦恼”和“大喊大叫的发泄”,他还挑了几张积极的卡片,比如“积极沟通”,“缓和局面”,“获取信息”。
可是我心里还是不放心,他能处理好和这些孩子的矛盾吗,我能给他什么建议呢?
我正想给他出主意,我突然想起来教练的信念,相信对方是 ok 的,相信对方会做出自己最好的选择。我不需要跳进他的问题里面一起被困住,于是我忍住了给建议的欲望。
我问他,你觉得自己可以处理好吗?娃说不太确定,但是他可以试试。我笑着鼓励他,你还记得你三年级最讨厌的同学现在变成你的朋友了吗?他也笑着点点头。
我问他,你现在觉得好点了吗?他点点头。
这时候,娃妈和弟弟也回来了,甜蜜的弟弟还给哥哥带回来一根雪糕,哥哥开心的吃着雪糕,感谢了弟弟。
然后娃也变身了,他又变回可以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去做作业了。这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小时,正好是一次约谈。
我自己坐在沙发上安静的回顾了一下刚才发生的一切,特别感恩教练的信念带给我的力量。
娃在睡觉前顺利的完成了作业,本来差点被情绪的风暴毁掉的夜晚恢复了恬静。
总结
有人说,教练很慢,我想说,慢就是快。
这样的陪伴,值得。
2017年,我做了一笔非常非理性的投资,而我相信它会持续带给我一生的回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