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机缘巧合地聊到了古琴,今天就再说一说它的双胞胎姐妹古筝。(我是这样认为的)
古筝又称汉筝、秦筝、瑶筝、鸾筝等,是中国汉民族独有传统乐器之一,属于弹拨乐器。
古筝最初由12根弦组成,到唐代为13弦,随着音域的扩展,弦数越来越多,至现代已发展至21根弦,弦间有弦码,一弦一音。
古筝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因而深受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它的体积要比古琴略大些。
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现在也出现了小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筝、新筝、十二平均律转调筝。
古筝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拨弦,弹出旋律和节奏,用左手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用以润色旋律,这一点与演奏古琴的“抚”是不同的。
古曲《渔舟唱晚》是古筝的最佳的演奏曲目之一。
《渔舟唱晚》以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为主要素材,以乐曲的形式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下,晚霞夺目,渔民唱着欢快的歌,返回家园的动人画面。
乐曲开始部分,以优美的曲调、缓慢而舒缓的节奏,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夕阳西下万顷碧波的画面。然后,以音乐的主题为素材曲调逐层递降,乐曲活泼而富有感染力,最终弹奏速度逐渐加快,展现出渔人心情喜悦、悠然自得、满载而归的情景。
《渔舟唱晚》这首曲目,充分利用了古筝的演奏技巧、节奏与音色,成功地展示了乐曲的主题思想。左手伴奏部分大都在低音区,较好地掌握好弦间距离,使其音色浑厚悠长。颤音是本曲的一大特色。
《渔舟唱晚》是一首典型的具有古典风格的古筝曲。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广为流传,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首古筝独奏曲。
1984年,中央电视台选其作为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一直延用至今,可见乐曲强大的影响力。
古筝古琴都是中华民族器乐之瑰宝,是值得传承的经典。“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有责任为之传承出力。
便于认识古筝,区别于古琴,说古筝放上一帧古琴的照片以示区别。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