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第四章读书笔记

《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第四章读书笔记

作者: 加油初初 | 来源:发表于2019-01-18 19:29 被阅读0次

           读到第四章的时候,对陈赛老师这本书的题目理解的更加深刻了。以前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只是单纯觉得这是给孩子看的书,没有去关心作者及其创作的深意。这在我刚刚开始共读时就有提到这个问题,这本书读到接近尾声时,深刻地体会到原来所有的人生道理都能够在童书中找到答案。

    一、给成年人的书单:对于人生的思考与启迪

           这一章节主要列出了对家长有指导意义的书单,这些书单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更是给成年人看的。第一节中的《伤心书》,看的时候非常的有触动,作者麦克尔.罗森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一个父亲失去最爱的儿子后的心路历程,作者像剥洋葱似的,一层层揭开内心,向读者展示了悲伤的情绪怎样在击垮着一个父亲,而活着的人又要继续活着,要重新面对生活,通过一些方式去忘却,但悲伤总是会不时光顾,最后应该学会的是不逃避,与这种情绪和平共处。我跟陈赛老师一样的感受,“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不矫情、不伤感、没有假想的温情,也不给出任何陈词滥调式的救赎,而是以绝对的真实面对自己内心所经历的一切。一个人的心灵能够承受多少的爱,就必然要承受多大的痛——作者以最大的真诚向孩子讲述着一关于人生的真相”。在日常给孩子选童书的时候,我的书单里都没有选择关于人生苦难一面的书籍,正式因为自己也没法很好的去面对,所以也会相应的不去选择。但比如说关于“死亡”其实是谁都必须要面对的,它是人生的一部分。我女儿在幼儿园上课的时候,老师有讲过,应该是以一个人的一生去讲述,从孩童到老年的成长轨迹,最后的归宿就是死亡,孩子说出来的时候很轻松,没有太多的情感夹杂。我认为也许是她知道这样的事实,但是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当生命和爱与情感相连的时候,就有了各种不舍。自己爱的那个人走了,才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死亡夺走了爱。怎样以妥帖的方式去告诉孩子生老病死的这一课题,绘本书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作者开出的清单里面我觉得很有趣的事《爷爷有没有穿西装》,以平和的方式告诉孩子死亡时很庄严、神圣的时候,也让孩子意识到这是生命的一部分,以一种平和的方式来面对。对于这个课题,个人认为首先成年人要成熟起来,思考人为什么活,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用热情去热爱生命,才能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孩子为什么要读经典?如何读?

           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生活中,我们在做任何选择的时候多有经典选项的选择。我们知道经典的东西都是永不过时的,从时间上来看,是经过时间的沉淀而最终遗留下来的对人类发展有意义的东西,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和使用人的反复验证的。人生而有限,精力有限,书却太多,哪些值得读,那些需要放弃,变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童书市场鱼龙混杂,如果家长没有去事先做功课,就会很容易买到一堆粗制滥造或者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书目。跟优秀的人在一起,才能变的更优秀;读经典的书目,才能更好的涤荡心灵。“在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至少阅读能让人的心静下来,慢下来。孩子的成长能够优雅一点,从容一点”。我们面对的世界是一个数字化电子媒介充斥着的时代,新兴的抖音平台正以一种刷屏渗透的方式侵占着孩子的时间,腐蚀着孩子的心灵,我们对什么东西都开始缺乏耐心了,也很难静下心来集中精神去做一件事情,我们变的越来越懒惰了,因为大脑本来就是懒惰的。如果任由外在喂养式的电子媒介充斥着孩子的生活,对孩子来说将会是一种毁灭性的伤害:大脑越来越懒惰,也很难去形成独立思考,健全的人格。布鲁姆教授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这样的:“用最冷酷实用的方法来说,阅读好书可以让他们成长对自己对他人而言都更有趣的人,一个人才能真正发展出独立和独特的自我。”孩子只有在书的陪伴下,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布鲁姆教授为孩子开出的经典书单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柳林风声》——“一本可以推荐给0~100岁的所有人的书。”不仅教授首推这本书,陈赛老师也是非常喜欢这本书,我这次共读完之后的书单里一定要有这本书,非常的期待自己看这本书的收获。

           在提到“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能做些什么呢?”的问题时,布鲁姆教授说:”我想,父母唯一能做的,恐怕就是温柔和耐心,适时地提供一些建议。”教授的建议非常的忠恳,对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也是需要父母耐心坚持的一件事情。最近我在看《幸福的种子》这本书,松居直提到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建立兴趣式最重要的。最早期的就是父母读儿童听的一段亲自共读的时间,不能把阅读当作一个任务,比如在孩子面前说“去看书”这样命令式的口吻,这样孩子就不觉得读书是有趣的一件事,她会觉得这是任务,继而会抗拒。理想的状态是孩子主动的去阅读,能够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而这一理想状态前期需要父母足够耐心的引导和陪伴。

    三、想要读懂一篇童话,你得拥有99岁的智慧

      小时候看童话书的时候,看到的都是梦幻、美好与趣味,在仅读过童话书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安徒生童话。今天,有了孩子之后再去看安徒生童话时,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人生。童话其实是写给大人的,这句话非常在理。“童话是幽默的问题,它以温柔的方式洞穿真相,能结构表面上看来很冷酷的无情的东西。”

    四、如何欣赏一场童书插画展?

            陈老师提到的孩子看画跟家长看画的思维是不一样。大人不能想当然的拿自己的想法去影响孩子。书中提到插画师巴可维斯基认为“图画书是孩子参观的第一座艺术画廊”,让孩子看绘本的同时就是审美的一种培养。作为没有美术基础的妈妈来说,带孩子去看画展,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直觉告诉我,我应该引导她去看,但却不知道怎样才是合适正确的引导方式。还有就是面对市场上鱼龙混杂的美术培训机构,我不知道要不要送刚满5岁的孩子去画画。怕老师不够好,对孩子有影响。但日常仅美育培养一下,又感觉不够,实在是一件需要名人指路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第四章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ho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