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
作者:陈赛
正如书名一样, 每一本优质的童书,仔细揣摩,都隐隐有深意。它们总能呈现出很多本质:
「 那里的山水,那里的日照,就是环境的骄傲 」
「 我们可以被画中人逗乐,又从中认出自己的伤口 」
「 那里有你死我活的黑暗故事,也有“被爱着的感觉” 」
一切简单的事物,都包含着不简单的道理。在童书里,只要我们能穿透事物的表面,洞悉视觉构图的心理暗示,就可以知道它的隐喻。
下面跟着作者,从绘本《今天我感觉……》开始,一起发现来自童书深刻的意义吧。
隐喻的魔力。
情感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你可以很容易用语言表达真诚、英勇,但用图画怎么表现呢?(首图)
作者看到童书《今天我感觉……》时,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该书用26个字母分别对应26种情绪,没有具体故事,但词语和画面之间构成了十分奇妙的隐喻。
让人不得不惊叹于童书作者对情绪的“视觉化”过程如此的富有想象力,充满了奇特的隐喻。
隐喻是什么?
隐喻,不仅仅是用一个事物来表示另一个事物,更是一种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制造一个隐喻的时候,其实是在寻找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孩子如何制造隐喻?
孩子在童年早期制造隐喻的方式,属于名词与名词的简单替换。在孩子1~2岁玩“假扮游戏”时就已经开始有了这种能力。
在“玩”中,他们总能制造出大量新奇、有趣的隐喻。比如梳子是蜈蚣,感叹号是热气球,翅膀是火箭。
更加生动丰富的视觉隐喻。
每个小孩都画画,他们本能的知道画画是关于交流,关于创作,关于运用视觉的想象。
如果在绘本中大量使用隐喻,以错位、重置等手法在每一个小细节处安插寓意,供孩子猜测、推敲和探索,就像一场小小的智力游戏。
比如你觉得这个形状有点像大象,你稍微变形,把他变成大象,由此,你就创造了一个视觉隐喻。
可以说绘本是儿童在视觉艺术上最初的启蒙。读童书,总能品尝各种滋味。作为成人,如果你也被童书吸引,置身其中,就能够重新打开新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