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下午,闲来无事,决定去登山。上一次上山的时候,在红旗渠岸边就看到有一个地方叫观霖禅寺的地方。只觉得这个地方很熟,后来终于想起来,在上方有一个景林水库的酒店,在一个落日后的黄昏,我和初中同学们曾经在那里围水库而坐,有过一次终生难忘的就餐。
沿红旗渠而行,顺观霖沟而上,把车子停在观霖禅寺正前方。抬步入寺,四合院落,红墙灰瓦,二层小楼,木鱼声声,炊烟袅袅,古色古香,幽静异常。听在此地服务的女施主讲,有僧人住在地下室,他们会讲述寺庙的历史。在院落中稍停片刻,我便向山上进发了。
行进之间,愈发感触,有似曾相识之感,迎着西山落日的余晖,迎着一拔拔下山的登山者,我终于想起来了,2015年跟随林州猛之队登临四方脑,正是从这里上去的。
一
观霖沟,实际上是一条顺山而下的河沟,是观雨观水的地方。只不过在这一个干旱少雨的春天,河沟是干涸的。满山的绿植因季而发,十分的积极,真诚的迎接着每一位上山的人。
上山的路与河沟并肩而行,沟中的石头甚大,或东一块西一块光光滑滑,或几块有形的石头一起排兵布阵,像是刚从山上滚落下来,拒绝着风的打磨,抵抗着水的冲刷。
路两边的山崖大是悬崖峭壁,似是一面巨石,寸草不生,这在山中是很少有的现象,显示着比小草更坚韧不拔的意志。也许是断层岩和页岩的缘故,在风霜雨雪的风化作用下,巨石不堪重负,分崩离析,断崖塌方式而下,堆满了整个山坡,白色的石英砂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像是冬日的残雪。
二
西山上,最多的树要数板栗树,最古老的树也是板栗树了。每一颗板栗树身材硕大,常有两人合抱之势,树冠茂盛,直指苍穹,雄居一方,很是霸气,简直就是一方的“树王”了。
板栗树不仅树干粗大,树冠庞大,而且历史悠久,任一棵树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栉风沐雨,经霜历雪,沧桑厚重。红旗渠下的庙荒村,树树紧挨,枝枝相连,渠下秋来风景异,颗颗板栗破肚皮,数数丰收,家家欢笑,渠岸边炒板栗者便整天的活动起来了,细烟袅袅,栗香阵阵,直勾的馋虫外翻,购买者络绎不绝。
村里人大做板栗文章,建了一个“中华板栗园”。焊了一个硕大的板栗树群造型作为门面,筑了一排又一排的台阶,硬化了一条又一条的道路,栽种了一片又一片的绿草,安放了几许文明家风的铜人,给板栗古树挂上了标签,它们有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板栗园声名鹊起,引四方游客竞相观瞻。
三
我顺着山路一路上行,刚开始还能碰得上下山的人群,从口音中可以辨别出来是外地人氏,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生活久了,就会急切的跑到山里面来回味一下,重温山林旧梦。渐渐的,就不再有人下来,只剩下一个独立特行的上行的我。
上学的时候一个人在雪中背书,雨中一个人爬上山坡,雪中郁郁独行,雨里独自漫步,而今,又是我一个人,品味孤独,品味寂寞,独享山风,独听此声,独自享有山中的一切资源了。
春风吹拂,林海翻腾,碧波荡漾。未触风面,先听涛声,呼呼而来,排山倒海,松涛阵阵,峰回路转之间,已是柔柔弱弱,尽显春天柔弱纤细之姿。想来在那迎风坡面,风势必定凌厉,在“风之旅”的“前沿阵地”,定是洪波涌起,气象万千。现在,我处在山谷之中,风要小上很多,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大山是富有深刻的情感的,我深以为是。
四
上一次登山的时候,身处“猛之队”之列,便想一较高下,只顾前奔侧袭,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沿途风景几是忽略不计。时间比现时略早,天气却是温暖异常,山桃花岩边怒放,灼灼其霞,草儿返青,一派欣欣向荣之气象。
这次一个人走走停停,时间节奏都由自己控制,愈觉得自己孤陋寡闻,山里生山里长的人,竟叫出花的名字,草的名字,树的名字,只好借助于“识物”软件,才算是小有收获。
一种生长在灌木丛中,非常普通的兰花,学名小药八旦子,柔弱多年生草本花卉,叶片像羊蹄一样,花朵向上弯成弧形,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蓝天鹅,据说它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名字很是奇特,解释又那么多,想不到这细小的植物,竟有如此丰富的内涵,“野芳发而幽香”便在情理之中了。
“佳木秀而繁阴”,长在西太行山中的这种树木,棵棵直立向上,挺拔俊秀,群居而生,正是向外衍生新叶的时刻,叶子还很纤弱细小,软件初甄别为“檫树”,但一看是南方树种,觉不可能,再次诊断为“栎树”,又叫橡树。
橡树树体伟岸,而且历史悠久,因此它代表着时间上的永久,同时它也象征着夫妻恋人之间亘古不变的爱恋,希望两个人能长相厮守,生生世世守候在一起。寓意美满,不觉心情大爽。
还有一个树种就是油松,这是飞机飞播植树造林的结果,漫布于太行山的角角落落,虽然是新生物种,却不屈不挠,倔强而生,这星星之绿已成燎原之势。在鲁班豁正上方通往老祖庙的路途之中,我曾见过一株油松长于上方突出而下方凹进的岩石里,最初的树种应该是鸟儿衔弃于此,偶尔的阳光雨水青睐于此,它就向阳而生了。
五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虽有白昼夜晚之分,却也正合此景。向上不断攀登之时,有“泠泠”水声充盈于耳,环顾四面之际,确定在正前方的石岩上方。也许是时间久远,记忆依稀,也许是上次奔波大意,忽略无羁,竟不记得有如此景致。
“水滴穿石,绳锯木断”,春来涓涓细流,下到溪水潺潺,洪波涌至,秋有细雨缠绵,冬至雪水滋润,竟硬生生从岩石中间开出了一道牙槽,宛如微型的鲁班豁一般。如今正是春季,身体还不忘记把一点点水流滋润着这近干涸的河床。
去过崂山,高山上涓涓细流喷泻而下,遂说是世界上最小的瀑布,这观霖沟中的境像也可以称之为瀑布,只不过从高度水流上而言,比之崂山又差上不少,如此说来,连最小的瀑布也不是了。本以为下方会有潭水一泓,到跟前只有湿湿一大片,“独怜幽草涧下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独对大大的豁口,滴滴答答的水声,发思古之幽情。偏偏上方“咩“”咩”羊叫,不绝于耳,决定寻根求源,一探究竟。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沿路向东而行,前方竟已截断,向上观南山万丈悬崖,已然迷惑,脚下并没有停止,独向岩边而行,红石小径,齐齐整整,拾阶而上,回望来时路,豁然开朗。远山淡然依稀,近景清晰可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历史从来都是这样,不知何年何月,何人修筑此径,渡多少人登上了高峰,联想来时路上各种登山队的路标,岂不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坐在水流的大石板上,看岩石上深深浅浅的水痕,听涓涓水流淙淙而过,时空交错,恍如隔世。想夏季雨流到来之时,惊涛拍岸,乱石穿空,不是那黄河壶口大瀑布,又是哪般?
六
看天色已晚,便不再向上攀登。上一次和猛支队较量的结果便是,我登上四方脑之后的半个小时之内,大队伍才陆陆续续的到达,实力已然知晓,不必在天黑日暮再去表达。那“咩咩”的羊叫声,就当是为自己设置的一个悬念,等待下次了。
下山途中专心行路,一路畅达,行至平缓处,树高林密之际,草从中忽然“呱呱呱呱”几声,紧接着飞起一只大鸟,扇着翅膀,朝北边的山野飞去,显然是我闯进了它的领地,叨扰了它的宁静。这种鸟应该叫“石鸡的”,民间有一句俗语“石鸡上山,各顾各”,很明显的道明了这种鸟的生活习性。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尘世俗念悠然远去,山光水色潜然中来,又潜出了一个和四方脑有缘的人来。
七
林州自古风景秀丽、地势险峻,人文历史厚重,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高欢,原为东魏权臣, 北齐王朝的奠基者。从观霖沟而上的四方脑,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北魏时期,大将高欢边打边退,最后到达四方脑附近,这时候的兵将已经所剩无几,处境非常的不好,后面有追兵,前面大山挡路,情况糟糕透顶。高欢只好命令部队就地休息,然后让部下向村民打听情况,村民说这地方叫四方脑,高欢一听大吃一惊,脸色大白,瘫坐在地上。因为他把“四方脑”听成了“死亡脑”(林州方言确实是这个发音),于是他扬天长叹:“死亡了,死亡了,老天都不保我,天数已尽,何故存乎于人世间?”接着他举剑自刎,横死山中,剩兵残将鸟兽般散去。
故事十分的悲壮,真假已经不重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四方脑周围的大山十分惊险,人文性为这座大山披上了唯美浪漫的气息,增加了寻古探幽的豪情壮志。
“昔人已乘黄鹤去,唯有地名忆先踪”,除四方脑之外,林州境与高欢有联系的故还有横水的卸甲坪、娘娘宫,河顺的东皇墓、西皇墓,石板岩的桃花洞,陵阳的张官营和姚村的陈家营,姚村的上陶、下陶,村名上都和高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又向后走了近100年,隋末大将,一代枭雄刘武周,在和唐王李世民对峙失败后,败走林滤,坐据东岗大井,屯兵韩家寨、上寨、下寨,练兵教场。传说其大将尉迟敬德和唐将秦琼在姚村南部一桥狭路相逢,三鞭换两锏,取名“好汉桥”。
八
林虑山素以“太行最秀林虑峰”和“景物雄奇,秀绝一郡”著称;是南太行风光的灵魂所在、北方山水风格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北雄”,汇聚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王庭绮刻意林壑,不耐俗事,在黄华山共隐居了十年。这十年中,他静心读书,博览深钻,悉力经史,无所不窥,旁及释老,所诣益博。他潜心研究,锲而不舍,不仅经史,书画也日臻成熟起来。经过这样苦心孤诣的磨炼,造就了他的真才实学,为他以后在文学上、书画上大展才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号洪谷子。山西沁水人,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擅画山水,师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所著《笔法记》为古代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现存作品有《匡庐图》《雪景山水图》等。
风景的山,人文的山,钟灵毓秀地,诗风雅韵传。新时代的林州人,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锻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走出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大篇章;推出了“一红一绿”的思路:以红旗渠为代表的红色线路,以林虑山风景为代表的绿色线路。
思虑间,一渠碧水在望,一条柏油路环山而行,庙荒、止方村音乐铿锵有力,美好的生活扑面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