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童心理学》第九次研讨 -

《儿童心理学》第九次研讨 -

作者: 海水淡悠悠 | 来源:发表于2018-09-08 20:39 被阅读17次

    第三章  信号性或象征性功能

    疑问:信号性是什么?

    象征性功能是什么?

    大概在一岁半——两岁间出现对日后发展具有根本意义的功能,这是什么?这是指儿童具有应用一个“信号物”代表某些事物的能力,这些“信号物”包括语言、心理表象和象征性的姿态。

    这是妈妈,这是爸爸,这是面条,这是青瓜,孩子会用语言说出来,万物命名的时候,就是“信号物”。这时候母亲的语言将会带给孩子很大的刺激。

    第一节  信号性功能和模仿

    感知——运动机制是前表象性,孩子保持线索寻找物体,还没引起表象,形成并运用信号作用。

    未分化的信号物不是象征,也不是信号,只是“指示物”,指事物的某方面。未分化是指永久客体之后吗?(不太明白)还没形成表象思维?

    一、信号性功能的出现

    儿童的五种行为模式(第二年开始)

    (一)“延迟模仿”:原型消失后,模仿才开始。一岁多的孩子看到某种情景后,回家能够继续模仿。

    (二)象征性游戏:伪装游戏。学习猫叫。最后发展为构造性游戏。

    (三)初期的绘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中间阶段。

    (四)心理表象:两岁前看不到表象迹象,心理表象是内化的模仿。

    (五)初期的语言:看不见猫,能说“喵喵”声音,这是模仿和言语表象。和阿爸妈妈说:再见。这已经是受到分化信号物支持。模仿也是一种表象思维发展吗?或者是我们经常说的形象思维?

    二:模仿作用

    语言需要通过模仿才获得。模仿构成感知——运动先形作用,同时也构成从感知——运动水平发展到表象性行为水平过渡阶段。儿童通过模仿成人世界,习得交往,解决问题,运用它们进行交流。

    随着伪装游戏和绘画出现,这种从动作表象到思维表象的过渡得到强化。这个过渡指的是模仿。内化的模仿能够产生表象。

    孩子说话迟,画画能力也弱,这是不是说明心理表象要更加迟,也就是不够聪明的意思?当时有人说这是孩子在储备更多的能量,以备爆发语言能力,也许这是个复杂的过程。

    三、象征与信号

    信号性功能包括两类工具:第一类是象征,由目的引起。第二类是“信号”。儿童游戏最初象征是个体创造的良好例子。

    暑假里几个四岁到四岁多的孩子一起玩耍,他们搭积木,一边搭一边在说这是哪里,这是什么,模仿成人世界玩游戏。三个男孩子玩宝宝游戏,小的是宝宝,另外两个是爸爸和妈妈。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声音相对应也发生变化,这些是孩子们的集体性创造性游戏。当然这些游戏和两岁多孩子的游戏有所不同。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模仿成人世界,父母亲得作出榜样。我们强调阅读,阅读文字需要想象能力,内化语言,提高思维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心理学》第九次研讨 -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jq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