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早餐喝粥的事,又成了各路大神争议的焦点。一碗白粥,喝还是不喝?我只想说,我家基本是不喝的。
母亲极为重视早餐,大约源自她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她从小体弱多病,她的奶奶,我的曾姥姥,总在早上剥一小碗龙眼掺在她的白粥里。在有了哥哥和我之后,家里条件与她小时候早已是天差地别,她就开始了各种折腾。
先说稀的,各种杂粮粥最简单了,加过的料也五花八门,主要是桂圆,红枣,花生,豆子。红枣在记忆中是最常见的,可是吃着总要吐核有点烦心。豆浆比较折腾。我还很小的时候,家里只有粗笨的铝制手摇磨豆浆机。每次磨豆浆都要面临众多繁琐的工序:泡黄豆,组装机器,固定,加两勺豆子加一杯水,磨制,纱布过滤,拆解机器,清洗。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冰箱,一次只能磨上一两天的量,所以通常是在周末。后来还磨制过花生浆,只是花生浆太养人,早餐喝上一个月,家里号称绝对不胖体型的人脸都圆了一圈 。对花生从此有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zaliangzhou.jpg
有稀的也要有干的。母亲的面食之路因此启程。大家都说南方人做面食不咋地,我家的经历可以证明这一点。动员全家花上整个半天包饺子的事,不算早餐,这里就掠过不提,母亲为我们制作馒头包子可是煞费苦心,有机会就向别人讨教经验。
见证过馒头的各种挣扎。和面首先就是个挑战,没有北方人那种臂力,那时候也不知道和面用力的重要性,以为水面和在一起了没疙瘩差不多均匀了就好。用传统的面引子发面,如何加碱中和经常是个大问题。少了发酸,多了泛黄。酸了还凑合,我一向讨厌面碱的味道。母亲为了营养,还用的是标面,馒头的长相就更像又黑又瘦的小瘪三了。开锅后的翻车现场经常是有的,要求不高,能吃就行。碰上有时候蒸好开锅,一个个小馒头排列得像操场上的小运动员们,身形虽不高大,皮肤光滑,身材干练结实,队形还算整齐,我们对此表示很满意。传说中的大白胖是见不到的,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mantou.jpg
母亲也做包子,主要是肉包吧,也有糖包。馅容易调制,主要还是挣扎在发面问题上。包包子的过程我们有时也参与,一个包子有多少褶子这些基本不在考虑范围内,把口收好就好了。皮相不够,馅料凑,效果的方差比馒头会小些。但是这些都够花时间。当然也会有省事的时候。记忆里最不开心的早餐就是每年端午节前后,因为又到了吃粽子的季节了。
主食之外,家里早餐的配菜经常有一两块豆腐。煮鸡蛋,炖蛋,蒸肉酱也是常客,前一晚准备好,煮饭的时候同时蒸上就好了。不过即使这样,父母还是要很早起来,才能把早餐及时准备好。起来先烧开水,烧好灌入水瓶后为我们凉上半杯加盐水。半杯的目的是方便加热水。早起先喝水,饭前先喝汤。喝完水才能考虑进餐。早餐各种小咸菜也是有的,有时候杂七杂八能拿出十几个小碗小碟,这架势,颇有点皇家气概吧。
images2.jpg早餐在我的记忆里,是绝对不能省的。总记得她的坚持:不管晚上多迟睡,时间到了先起来把早饭吃了再说。更不要说父母经常挂嘴边的一句:早吃好。即使后来离家,偶尔没条件没时间时也凑合,牛奶面包甚至咖啡蛋糕了事,但只要条件允许,我还是会好好做我的早餐。虽然基本原料改成了牛奶煮麦片,辅料也因地制宜。奢侈的时候,可以数出近十种配料:鸡蛋,杏仁,核桃,奇雅子,芝麻,枸杞,红枣,莲子,薏米 ,酵母粉,水果等等,真正“吃得像个国王”。
转眼母亲不在已经好几年,但她的各种生活、处事经验,却是早已渗透到我的生活里。每天清晨起来,总听到她在提醒我:好好生活,好好吃早餐。
0570.png_300.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