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精神分析中沟通技术

精神分析中沟通技术

作者: 青衣粲然 | 来源:发表于2019-12-13 19:30 被阅读0次

精神分析是在潜意识层面开展工作的,潜意识是不能通过直观去互动的,它常需通过假设、演绎、推论去接近,通过验证去潜意识的内容。另外还要选择一定的时机,因为接近潜意识一定会碰到阻抗移性来妨碍工作;同时还要考虑来访者的自我的强度,只有在一定强度下来访者才能识别自我的潜意识,否则来访者不一定能接受。

精神分析中沟通技术

在与来访者沟通时,需要考虑的:

第一是内容,因为接触是潜意识,所以必须通过间接的假设、演绎、推论接近它。

第二是时机和来访者的自我强度。因为接近潜意识就会遇到阻抗和移情,就必须先在阻抗移情的层面工作,要在一定的自我强度下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第三需要有一定的方式,要引导发现有意义的素材。这需要有相当的精神分析的知识框架、足够的经验及常识。

咨询时,咨询师将来访者的言谈举止理解成潜意识上的某种东西,而这些东西有时候来自对精神分析的模糊的概念,有时来自于师的直觉。咨询师若将这些模糊的概念和直觉告诉来访者,来访者根本会听不懂或者特别不理解,甚至可能产生阻抗。这就达不咨询的效果了。

那应该怎么做沟通呢?

精神分析的沟通是有特殊的沟通技术的。咨询师掌握了这些沟通技术,就可有效地决定在什么时候讲什么话,及用什么方式讲。

沟通技术有以下五大点:

沟通技术的第一点:1、先假设,2、再有答案,3、再朝向答案提问。

精神分析中沟通技术

咨询师已对来访者的潜意识有了比较好的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诊断,对来访者症状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知道来访者是什么问题,咨询师需对这个问题的前因后果要清楚。这里用一个强迫洗手的例子来说明。

1、先假设。

先假设洗手是乱伦冲动,但并不需要马上将你的诊断告诉来访者。这只是你的假设。

2、再有答案。

若假设强迫洗手是乱伦冲动,则答案是来访者早年与异性父母在交往过程中,他得到了过度的满足,所以固着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不像大部分人一样,虽然也把利比多投向异性父母身上,但经过正常的发育,以后逐渐发育成熟,把利比多转移到类似于父母的角色身上。而来访者因为固着,所以没有向前发展,这个过程没有发育好,所以仍然将利比多投注在异性父母或者相当于异性父母的人,这给他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3、朝向答案提问

有了假设和答案,这时咨询师就要考虑第一句话师该说什么,这也就咨询师决定何时传答、传答什么,怎么传答。

假设是乱伦冲动,答案是在早年与异性父母的交往过程形成的,但这时传答时还需考虑来访者的自我功能有多强?能听得懂的大概在什么水平?能接受吗?有了这些考虑后,咨询师就会先去找来访者把多少利比多投向异性父母,他(此处假设是男性来访者)仍然固着在这个阶段,所以他一定是把目前的女性被他看成是异性父母的,所以就会爱上她,但是因为这个爱固着在童年期,没有发育成熟,所以他必定会与相当于异性父母的这位女性产生很多冲突,这也是咨询师的假设和答案,所以,咨询师朝向答案的提问就会是:你最近的一个女朋友是谁,她都有什么特征?你为什么会爱上她?用这样方式对照来看他是否在潜意识层面将女朋友看成异性父母或者类似于异性父母,然后再一步一步地问。

先从她最近的不成功的女朋友问起,因为这位女朋友像他的异性父母,他肯定会用以往对待异性父母的方式来对待她,他就像早年对异性父母那样,既有利比多的投注,又有攻击的投注 ,因为他靠攻击来远离他的冲动对象,因为他知道他潜意识里这种乱伦冲动,受到超我的抑制,所以,他会用攻击来防御。所以这种攻击情况同样会发生在现在的女朋友身上。如果这个找到了,就再找前面的前女友,前女友找到了,再找他的暗恋,暗恋再往前推,找到他最心仪的女性,比如说类似的客体如小学老师,再往前推,然后再推到妈妈。

通过找出多个女朋友让他产生爱的特征,发现最吸引他的点,并将这些点与妈妈身上让他印象最深的点进行对比,经过很长的铺垫,才能将强迫洗手是压抑乱伦冲动这个答案告诉来访者。

再举个例子,一个来访者不能决定到底要不要离开公司,经过咨询师的分析,假设是分离焦虑,那答案就是重要客体常常消失。

如果咨询师的假设是分离焦虑,它往往与重要的客体养育者相关,这个与同性还是异性父母无关,因为分离焦虑是在更早的时期,那时还没有形成性别,一个最最关心他的人与性别没有关系。而答案就在分离焦虑过程中,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每次妈妈来看他,都对他好得不得了,但是每次这个重要的养育者常常会莫名其妙的消失。当然真实的情况可能是母亲利用探亲假来看他,但对于这个2岁左右的孩子,他很难理解父母亲为什么要去上班,为什么有探亲假这一说,在他简单的认识中,与我在一起就是爱我,离开我,就是因为不喜欢我。

而朝向答案的提问,面对一个现在不能决定到底要离开公司,还是继续呆在公司的人,咨询师就会尝试着问:你的领导(相当于养育者,一个重要的客体),如果你离职,他的态度会是什么?这就是朝向答案来验证。

如果每次问的结果都与咨询师预料的相反,咨询师就需要重新考虑他的分离焦虑的诊断是否正确。

沟通技术的第二点:1、咨询师的自我必须进退自如,2、谈论内容要根据治疗价值而非咨询师的兴趣,3、要评估来访者的自我强度

1、治疗师的自我必须进退自如。

在与来访者沟通时,咨询师要将自己变成来访者,与来访者在相当的层面上进行交流,不管来访者退行或发展到哪个层面,因为在一个频道上交流才通畅。

若来访者是在初级过程思维上,咨询师就也跟他在同一个初级过程思维上,然后逐渐引导他进入次级过程,或者,将他的初级过程变为次级过程后,再还给来访者,就像童年时父母做的事一样。有时咨询师还要引导来访者进入到下一个发育的环节,初级过程逐渐进化为次级。有时来访者无能力,咨询师还需将来访者的初级过程思维拿过来,处理好了,还给来访者。

2、治疗师的沟通内容主要取决于治疗的价值而非咨询师的兴趣

与来访者交流时,要看谈论的内容和方式是否对咨询有用,若无用,就是完全出于治疗师的兴趣,而不来访者的需要。

比如咨询师对俄狄浦斯特别感兴趣,而来访者是却分离焦虑,但师还是纠缠俄期的内容,尽管也是进退自入,搞懂俄期阶段对来访者的帮助不大,这是满足咨询师的兴趣而非治疗的价值。

3、 必须评估来访者的自我强度

精神分析中沟通技术

自我定义: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应该是谁(想像的自我),知道自己实际上是谁(现实的自我)。若这个定义比较明晰,且更靠近现实,就说明自我强度比较强。在不同的情况下,这三者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程度就是弹性。自我就是对自己的了解,对自己的自知之明。自我强度就是对自我的了解程度及自我弹性的程度

咨询师必须对来访者的自我强度进行正确的评估,这样才能知道来访者能够承受什么样的解释,才能在一定的层面开展相应的工作。自我强度越强,触及的深度越深,否则就浅。深浅是来访者接受的程度,而非是师的痛快不痛快,满足咨询师的自恋。

沟通技术第三点:1、根据理论由浅入深,2、越靠近核心,阻抗越大,3、加强治疗联盟

1、由浅入深,此是指理论水平。

根据性心理理论,发育越晚,相对浅,发育越早期越深。根据客体关系理论,一些核心的内部成像比较深,周围的内部成像比较浅。深浅是根据理论,不是咨询师自作主张的。一旦决定沟通,咨询则需考虑建构信息的传递顺序,由浅入深,渐次达到。除非有特殊的情况,才能单刀直入,一语中的,击中要害。通常是缓慢渐次地达到,这样疗效才会稳固。

2、越靠近核心,阻抗越大。

在沟通时会遇到强烈的阻抗,这些阻抗有时是因为咨询师的错误和失误,有时是来源于咨询师的正确。如咨询师能正确地开展工作,就会触及到核心内容,触及内容越靠近核心,阻抗就越大。有些有经验的咨询师常常能根据阻抗的强弱来知道自己进展的深度。

一旦阻抗出现,就需要处理阻抗。如果不能识别阻抗,咨询师可能误解以为是治疗的失败,甚至这种阻抗会强烈到导致脱落。

咨询师要正确理解在治疗中出现的阻抗,有时阻抗常常表明治疗的进展,不能断章取义,认为所有的阻抗都是由于治疗的失误造成,所以,有时会依照阻抗的产生来判定治疗的进展。

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常常需确切地去判断,不能把阻抗认为是治疗的进展,这是咨询师对治疗失误的一种防御。

3、加强治疗联盟。

不管咨询师有多么娴熟的技巧,不管来访者的自我强度有多强,心理治疗某种程度来说对来访者都是具有侵害性的,甚至可说伤害性的。因为心理治疗就像手术切除一样,带有侵害性。如果一个心理治疗有太多的愉悦,太多的欢快,常常说明是一种阻抗。所以要加强联盟,使得来访者理性的自我更加强,能够最大程度能容忍这种在治疗过程中受到的侵害和伤害。因为通过这种付出,他才能得到更多的修通。

因心理治疗具有一定的侵害性,所以要不时的回顾。必要的伤害和侵害,可以通过共情的运用来减少。处理这样问题的最有价值的做法是你设身处地地想,”尽管这样说,你会很难过”,”或者”我这样说,会引起你很大的反感,可是我还是要告诉你”,通过一定程度上的共情,可以削弱减少伤害r的程度。尽管表达同样的意思,但选用用合适的措辞和语调,会帮助削弱阻抗,减少伤害。

沟通技术第四点(语言):1、要提能回答的问题,针对性不强很难回答,2、要引导朝向答案,3、要根据社会层次即语境进行沟通

1、咨询师应问自己能否回答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在提问之前咨询师必须先扪心自问,我能回答吗?

例当来访者说到一件事时,咨询师都会问此时此刻你是什么感受?这句话太模糊,除非在某些特定的治疗里,故意要模糊来引出来访者的投射,这是另外的治疗。精神分析不这么说,所以咨询师在问问题前,首先自己试着回答,若回答的正是自己想要的,才能问来访者。

如果想问爸爸是什么态度,就不要问这件事发生时你是什么感受?而应问,这件发生时,爸爸是什么态度,他说不知道,那就请来来访者猜爸爸是什么态度?这个是非常有效的。

有时咨询师问问题,来访者顾左右而言它,咨询师会说,你看我问的问题,他打岔,他回避,其实不是回避,是你问得太模糊,这样来访者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想像猜你要问什么,结果就会造成事实上的不回答咨询师的问题或回避,究其原因其实是咨询师问得不当。

2、要引导朝向答案

有时来访者在叙述时,经常会不知不觉地远离或谈论别的,而来访者却不知道。此时咨询师应该有控场的能力,能使整个回答朝向答案、朝向治疗的方向。所以需要咨询师用合适的词汇来引导,措辞必须有效,词必达意。

有时来访者的回答就像一个钟摆,一会是朝向答案一会偏离答案。咨询师需精确地识别并干预,偏离时,就要拉一把,朝向答案时,就让它自动慢慢朝向答案。

3、要根据社会层次即语境进行沟通。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每一个人社会地位、家庭教养、家庭经济、及所接受的教育都决定了他在一定社会的层次中。语境是指说话时,人所处 情境。他把自己放在一个情景下说话。比如走到总经理的办公室的说话与在车间与几个兄弟抽烟时说话时态度完全不一样,因为语境不一样。这是语境与现实情境基本吻合。

也有语境与现实语境不吻合的情况。如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你不管在哪里说话,不管情况怎样,你仍会像是有知识的人说话时一样,比如你在一堆小学文化人的面前,你仍然会像你想像中的那样说话,这就是个人的语境。这种语境是一定社会层次的反应,你在一个社会层次呆久了,你就会有一种习惯性的语境。

来访者是来自各个社会层次的,他们有自己的语境,因此咨询师得调整自己的语境。有时你与一些人说话,你会觉得有隔阂,这种隔阂常常是语言的选词及语调、语音、语速所决定的。因此,要求咨询师有沟通的技能,能在不同社会的层次中切换,能够让自己的语言最恰当地进入来访者的语境中间。

进入了语境,有时仅是说话的语音语调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咨询师共情,因为你与他在同一个频道。而这种语音语调的转换,常常来自人们的前语言和非语言的情感。在语言形成之前,人们的大部分的情感都已经铸就了,所以,你用哪种语调,就会唤起你哪种情感。所以最初时,人们并不懂语言,也无语言概念,人们情感都是根据语音语调来的,所以,你在某种语音语调中,你就会有某部分的情感体验,这直接来源于人们潜意识里的态度。更进一步,你的语音语调的敏感性来源于你早年最初时与重要客体的关系,及你们分离的焦虑等等。

所以,有时可以通过某种语音、语调来拉近与来访者的关系,如果你能够理解他。这有点像欣赏音乐。你听音乐,它是流行乐、交响乐、还是爵士乐?如果你知道了大项,还得知道他演奏曲子是什么调,C调、D调、F调?中间有没有变调?有没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就用在欣赏语音语调里面中,因为它本身就是音乐的才能,所以,你并不需要有音乐的造诣,但是你对语音语调的敏感来源于早年的客体关系。

所以,你的谈话,有时是谈话的内容,有时是谈话的本身,他所选用的语音语调加上非语言的躯体的知识,常常是我们能更好地去共情来访者,更多地了解所表达的含义,除了他的语言本身以外。

沟通技术第五点(沉默):1、可以诱发投射,2、是操纵的一部分,3、给出反思的时间。

精神分析中沟通技术

1、运用沉默来诱发来访者的投射。

在咨询中有统计,在开始治疗时,咨询师的语量比来访者少很多,大部分时间是来访者在说话,在治疗的后期,咨询师的语量开始增多,但是也不是在整个治疗中都是咨询师在说话。

在谈话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沉默情况。

沉默很重要。对来访者而言是诱发投射,当咨询师不说话时,来访者就会猜咨询师在想什么,咨询师若说,则会说什么。这个猜测常常是来访者的投射,这也反映出来访者的移情及咨询师的反移情。所以来访者猜咨询师的沉默是代表什么意思,有时比咨询师说话来了解来访者怎么想的更有意思。

2、沉默还可以是一种操纵

这是一种非精神分析的技术,但精神分析也可以用。它是指咨询师在来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诱导来访者某些行为的发生。它的目的是为了让情绪酝酿得更为明显,是为了达到更深入的内省与领悟。但是这种操纵还需被加以分析。

3、沉默可以给出反思的时间。

有时咨询师必须沉默。当来访者在你提问之后,讲了很大一段话后,这时需要的不是任何表达,而是沉默。因为来访者此时并不是不知道或者不好说,他只是需要一定时间来解释来理解自己所说的话,所以需给出一定时间让他反思,沉默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咨询师需要有足够的共情来理解来访者些时的冲突激烈到他也搞不清楚,在这情况下咨询师说的越多,越会干扰他的思维,越会阻止他的探索,所以有时此处无声胜有声。通过沉默给出时间,让来访者自己进行消化,去展示和澄清。

总结

沟通技术是对咨询师的要求中的重点部分。因为要沟通的内容主要是潜意识,所以要通过演绎、推论、假设才能找到,或者有时还要用直觉,所以,在了解来访者的自我强度的情况,选择怎样样的时机沟通,用什么方式沟通,利用咨询师的知识、经验和常识,通过各种尝试,包括识别、澄清、解释、修通等,这需要咨询师综合以上所有要素来考虑。这也是咨询师沟通技术的的五大点、15小点要素。

第一点:1、先假设,2、再有答案,3、再朝向答案提问

第二点:1、咨询师的自我必须进退自如,2、谈论内容要根据治疗价值而非咨询师的兴趣,3、要评估来访者的自我强度

第三点:1、根据理论由浅入深,2、越靠近核心,阻抗就越大,3、加强治疗联盟

第四点:1、首先要提能回答的问题,2、要引导朝向答案,3、要根据社会层次即语境进行沟通

第五点(沉默):1、可以诱发投射,2、是操纵的一部分,3、给出反思的时间。

相关文章

  • 精神分析中沟通技术

    精神分析是在潜意识层面开展工作的,潜意识是不能通过直观去互动的,它常需通过假设、演绎、推论去接近,通过验证去潜意识...

  •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

    精神分析这章除了介绍的几个核心概念、精神分析的治疗过程和在实际运用中的技术和步骤。其次介绍精神分析的其他两个流派,...

  • 精神分析技术

    (一)治疗联盟 治疗联盟是患者与在精神分析的设置下,与有较强的治疗动机,与治疗师之间建立的非神经症性的、合理的、可...

  •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诠释(9)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诠释(9)】 一、自由联想 精神分析临床治疗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就是自由联想,这一技术在探索潜意...

  • “沟通”中的技术动作

    本文转自: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 沟通是种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沟通是无处不在的,而人和人的沟通能力,是有差异的。...

  • 2020-12-30

    神经病通论 神经病通论属于精神分析的技术层面,佛洛依德在这里介绍了精神分析的一些方法及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他指...

  • 读书笔记 | 自由联想,梦与移情

    自由联想 弗洛伊德从1892年起,逐渐放弃催眠,而使用自由联想技术,对精神分析起到持久影响。由此,病人“将精神分析...

  • #30天专注橙长计划#搭建知识体系Day26

    《精神分析的技术与实践》(一) 第一章概述 1、自由联想技术一直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的最基本的原则。而解释是另一个精神...

  • 心理学书籍

    心理学与生活 精神分析引论 正能量修成手册 沟通的艺术 抗压力

  • 《有效的沟通》

    语言是门艺术,沟通是门技术。生活中处处需要沟通,可如何快速、有效、简洁沟通表达呢?相信《有效的沟通》帮你找到答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神分析中沟通技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lq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