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书名:《了凡四训》
作者:袁了凡
阅读范围:第43页至45页。
主要内容:
浙江鄞县人杨自惩最初在县衙里做一名小小的官吏,心地仁厚且办案遵纪守法且公平公正。当时的县令非常严厉,有一次边打一名囚犯,打得囚犯浑身是血,但县令的怒气还没有消除,杨自惩跪下为囚犯求情,请县令息怒宽恕。县令说:“只是这个人触犯法律违背天理,怎能不让人愤怒。” 杨自惩叩头说:“为政者背离道义行事,百姓人心涣散已经很久。如果了解了犯罪实情,则应怜悯他们,而不要居功自喜。自喜尚且不可,又怎么能发怒呢?”县令听了之后,脸色缓和了下来。
杨自惩家里十分穷苦,但对别人的馈赠一概不取。遇到囚犯缺粮,常想方设法去救济他们。一天,有新来的几个囚犯没有东西吃,正好自己家里又缺两少米,如果将粮食给囚犯,自己家人就没有饭吃,留着自己吃吧,那些囚犯又十分可怜。他就和妻子商量。妻子问:“囚犯从哪里来?” 他说:“从杭州来。一路忍饥挨饿,面如菜色。”因此拿出家人的口粮煮粥给囚犯吃。后来杨志成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守陈,次子叫守址,分别任南北吏部侍郎。长孙做到刑部侍郎,次孙也做到四川廉访使,都是名臣。如今的楚亭德政,也是他的后代。
所感所思
读完这几页内容,我深感杨自惩的宽厚与善良令人敬佩。他虽然职位不高,但公正无私,一心为民,富有同情心和慈悲心。他为了能给囚犯求情,给上司磕头,与上司据理力争,体现了他英勇无畏,不畏强权的品质。也体现了在他眼里众生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胸怀品格。
一句“如果了解犯罪实情,则应怜悯他们,而不要居功自喜。”体现了他的眼界之高和胸怀之广,他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到了问题出现的本质,而不仅仅只局限于表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他是一个相当有格局有智慧的人。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杨自惩夫妇在自己家中缺米少粮时,仍然把仅有的一点粮食熬粥给囚犯喝,这体现了他们夫妻同心,乐善好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杨自惩罚夫妇的善举令人钦佩,也为他们的子孙后代种下了福田。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做善事,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公平公正,勇敢无畏,的精神,争取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种多种福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