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心与皇寺中心开展校际间语文主题学习的交流活动。丽云、童童和我三个人去皇寺讲课。我们分别讲整体预习课、精读引领课和拓展阅读课。
我执教《奇妙的仿生》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拓展阅读课,内容是语文主题丛书上的三篇文章。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语用主题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由于这是科普小品文的内容,课文里面有很多专业的名词,专业的术语,别说学生读起来很拗口,我读得也费劲。一是因为自己能力有限;二是我本身对这种说明文不“感冒”,说实话,感觉没什么好讲的。生怕把这一节课上得少了语文的味儿,上成科学课。在备课的时候,我绞尽脑汁,搜肠刮肚。
依据教学大纲对中段的要求,我设计了两个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仿生知识。2、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的运用。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再想着有“语文味”。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第一、学习“奇妙的仿生”部分1.快速浏览“奇妙的仿生”的这几篇课文,完成表格。(限时8分钟)2.小组分享。3.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
第二、大展身手。我是小小讲解员:浏览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一部分仿生知识给大家讲一讲。
这节课我先在太子井完小试教学,刚开始的开场导入紧接着上一堂童童老师的“仿生学”。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找身边的仿生学物品,就是自己穿的。连着上了两节语文课的疲惫感消失殆尽,学生们立马精神抖擞。他们找到了鞋子上的尼龙粘扣,还有个同学知道是受“苍耳”的启发研制出来的。同学们的表现给我了极大的信心。但当我按备课流程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第一个学习活动时,他们的状态越来也越不尽人意,有半天不翻页的,有盯着我看的……第二个讲解活动,同学们大都“望而却步”。看着他们无助的眼神,有一种使出“浑身解数”也“无力回天”的感觉。难道我的要求不清楚吗?我一遍遍扪心自问。
上完课以后,脑子里只有一个字:难!我在思考,到底是文本内容较长还是专业性太强,学生读起来那么费劲。当我把自学要求出示出来,大放手让他们学习时,刚开始的活跃气氛一下子就变得沉闷。一定是我的学习指导出了问题。
讲完这次课,我们集体教研。针对我提出的问题,我们大家再研讨,集思广益,拿出改进措施再去上课。结合其他老师的建议,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有点过于拔高,三篇长长的生疏的文章,在8分钟的时间里把握主要内容,并找说明方法,确实不是易事,学生如同“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看着表格,大眼瞪小眼,无从下手。
于是,听完了丽云和童童的课之后,我知道了我们三个人的课应该是环环相扣,我应该承接童童的训练点,进行巩固、深化,利用表格法提取重要信息,把握课文内容,真正做到“一课一得”。于是,我把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
学习目标变成了:1、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会提取重要信息。2、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仿生知识。3、了解举例、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学习活动也稍作调整:学习“奇妙的仿生”。1、自由阅读主题丛书《别出心裁的仿生建筑》《蚊子和无痛注射针》《仿生——航天技术的“妙笔”》三篇文章,利用填表法,看看人们从动植物身上都学到了什么?(限时8分钟)2、知道课文主要内容。3、了解说明方法。
这样一来,本身就降低了难度,学生也很容易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对于从未进行大量阅读训练的学生来说,短时间内浏览三篇文章,提取重要信息,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在皇寺执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这也得益于我和学生课前有效的五分钟谈话,在班里营造了一种安全感。这节课学生们都较积极踊跃,比我预期的课堂效果要好很多。
看来,如果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高,那就要好好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教学设计出了问题。从学情出发,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