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广告,不是简单的去推销产品,而是把产品融入在故事中,传播出去,也就是说现在的广告更像是微电影。
比如说丰田的广告:
状似父子的两个男人开车外出兜风,途中遇到一个抛锚的美女,在路边拦车等待救援。年轻人兴奋极了,要中年男赶快来个英雄救美,没想到车子驶近美女时,中年男突然看到鬼似的,急踩油门,飞奔而去。
“为什么?”年轻人完全无法理解。
中年人反问年轻人:“你有看到她开什么车吗?”
年轻人:“丰田。”
中年人:“你什么时候见过丰田的车抛锚?”
话一讲完,美女突然撕碎自己的脸,露出狰狞的真面目,她是魔鬼。
魔鬼恶狠狠地说:“这次算你好狗运,下次一定要把你吃了。”
故事在情节上出现意外,戏剧张力大爆发,观众理智最薄弱的时候,巧妙地植入一句话:“你什么时候见过丰田的车抛锚?”
这个“问句”太妙了,它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转折,因为它是从中年人的观点出发的,所以他当然可以这么主观认定。
我们对丰田确实有个刻板印象,它好像比较少有故障,但那也只是刻板印象,只有三四成的可信度。
只是中年人的问句一出口,“丰田很少抛锚”这个概念,立刻偷渡了——从中年人的主观变成一般人的客观。
这支广告用一个“问句”,巧妙地把三四成的可信度,瞬间拉高到七八成。
还没完。
故事结束之后,广告下了一个强而有力的标:“永不抛锚的车!”
在七八成可信度的铺垫下,“永不抛锚的车!”这句百分百的话,让还沉浸在故事里的你和我,毫无抵抗能力地全盘接受了。
从此,“永不抛锚”牢牢跟着丰田,永远刻在你我的脑海里——这就是故事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