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婚姻育儿
一个时代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这届父母不行”

一个时代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这届父母不行”

作者: 男得壹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9-12 18:48 被阅读462次
    一个时代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这届父母不行”

    (一)

    一位供职于某知名企业的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坑娃”故事:

    有一年他们在一所重点大学做校园招聘,面试结束后告知学生一周之内会通过邮件通知结果。但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每天不同时间都会接到一家人从河北打来的电话——有时是父亲,有时是母亲,更多的时候是双亲。内容也是一样,就是询问一个学生的应聘结果。当每次得到“请耐心等待”的答复后,两位家长在转天依旧锲而不舍地致电询问,连续几天,乐此不疲。

    很快,这件事传到了人力资源总监那里,于是在名单出来当天,他亲自划掉了这个孩子的名字——尽管这名学生在笔试和面试环节的表现都算出色。

    在一次部门例会上,总监在谈起这件事情时表明了他的观点:这个孩子将来或许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但是我仍有两点顾虑:第一,我担心他的父母在他入职后每天向我们咨询他孩子的情绪状态和工作状态,影响我们的正常工作;第二,我害怕一旦他在公司受了委屈或遭遇了什么不如意的事,他的父母会不会想方设法给公司提各种不合理要求,甚至可能干扰总裁的工作——对于这样的父母,“堵”到总裁或许并非难事。

    朋友告诉我,令他记忆犹新的是这样一句话:

    “我拒绝他,不是因为他不行,而是他的父母不行。”

        (二)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要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

    很多年前,黄宏在小品《超生游击队》中给自己的三个女儿分别起名为“海南岛”、“吐鲁番”和“少林寺”,当时只是惊艳于演员的精湛舞台表现力和编剧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如今却惊异于它“高于生活”的一面:它竟然精准地预测到了时下的某种流行趋势——当你在网上看到诸如“王者荣耀”、“黄埔军校”、“徐栩如生”这样的奇葩姓名的时候,你会不会也觉得“海南岛”、“吐鲁番”、“少林寺”简直弱爆了。

    坦白讲,在我看到这些名字的时候没有觉得妙趣横生,也没有“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的感慨,只是没有想到网络世界已经开始以这样的形式与现实世界“合轨”——这些奇葩名字哪个不带着“网名”的套路:刻意、轻佻、博人眼球、引人关注。

    我一度怀疑这些孩子是不是充话费送的,否则怎样不靠谱的父母,能给自己的亲身骨肉起出这样的名字。

    我甚至开始焦虑,当有一天满街都是“齐得龙东强”“孙子兵法”“王者荣耀”的时候,这个国家会是什么样子。

    作家张晓风曾在《念你们的名字》中这样阐释父母与子女名字的关系:“名字是天下父母满怀热望的刻痕,在万千中国文字中,他们所找到的是一两个最美丽、最醇厚的字眼--世间每一个名字都是一篇简短质朴的祈祷!”名字,除了单纯的标识属性之外,往往寄托着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希望,反映一个家庭的学识、品味和格调,法学家江平先生给儿子起名“江波”,寓意“江海行舟多险阻,愿汝长能耐风波”。而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一个人的姓名由于汉字在“形、音、意”等方面的独特美感,甚至可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否则为什么“孙行者”和“胡适之”能够成为妙对呢?

    但请原谅我粗鄙的学识和狭窄的心胸,我找不到“黄埔军校”这种名字的有什么美感和深意,也不觉得给孩子起这种名字的人有资格为人父母,更不相信孩子成长于这样的家庭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好的发展。

    对了,这个孩子考上的那个学校叫什么来着?

    (三)

    事实上,排除一些戏谑的因素(毕竟充话费不送娃),很少有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否则就无法解释“学而思”、“优胜”这种课外培训机构在当今社会的畸形繁荣,甚至那些给孩子起奇葩名字的父母或许也只是想表达对孩子独特的爱——尽管方式值得商榷。

    如果说“坑爹”的孩子多是因为“无知”,那么“坑娃”的父母责多是源于“任性”。他们的逻辑是:我的孩子我做主!

    刚刚学民法的时候我很诧异:为什么规定一个人成年的标准是18周岁,而法定婚龄却是男性22岁、女性20岁。婚后似乎有了些认识:成年是一个人个人维度的问题,表明你的心智水平已经足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结婚却是两个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维度的问题,这不仅意味着一个人要有足够的能力和责任心对另一个人负责,更重要的,是心智发展能够满足社会对一个家庭的价值期待——这需要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花费2年、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体悟。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孩子属于父母,也属于整个社会的。

    为人父母,你任性不得!

    (四)

    老炮儿冯六爷“正是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才会有那么多垃圾电影”的论断未免有失偏颇,但“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却几乎算得上共识——否则刘备怎么会反复强调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呢~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届父母不行”会比“这届人民不行”能让人感到更深层次的绝望。

    石勇在《教育,回归人的成长问题》中提出了观察教育问题的四个视角,即“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认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一个人最基本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教养、视野和自我成长的意识。而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在与孩子相处的举手投足见都会“暴露”自己的道德水准、知识储备、审美水平,从而成为孩子成长情况“背书”,构成了外界深度了解孩子的另一个视角,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某些重点学校在选拔学生时要增加面试父母的环节——因为一旦家庭教育缺位,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会缺乏稳固的支撑点,进而影响一个孩子所受教育的整体质量。

    而从你们给孩子起名字那一刻开始,家庭教育就已经开始了。

    (五)

    本科室友小凃(tu)有一次在群里给未来的子女求名,大家摩拳擦掌,电光火石间,“凃料”、“凃夫”、“凃娣”接连“面世”,最妙的莫过于小段给他一双儿女起的“凃漾”和“凃森破”。

    大家一笑了之。

    你也不会当真,对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时代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这届父母不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qh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