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医生,她凭借着革命性的教育方法在儿童教育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也因此闻名于世。
蒙台梭利受到过专业的教育。1890年,她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学习,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毕业后,她成为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的助理医生,开始关注弱智儿童,后在为弱智儿童服务的学校担任教师。不久,蒙台梭利又进入罗马大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然后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开始从事对正常儿童的研究和教育。
蒙台梭利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通过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不打扰孩子的观察方法,她终于了解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为世界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1907年,蒙台梭利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后,就开始把自己的教育理念用于实践,她一直很重视生命及个性的自发成长,这让她收获很大。
通过不断地实验,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不断取得好成绩,很快就在意大利掀起教育改革的热潮;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她的教育方法也是异常推崇。由于蒙台梭利贡献巨大,美国公众将其视为“非凡的教育工作者”,而美国最为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这样称赞蒙台梭利:“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教育家。”
儿童自由教育
蒙台梭利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富有革命性的儿童观念。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家长和教师不应该过多干涉,更不能按照个人喜好强行矫正孩子的发展趋势。儿童具有自发性的活动,自发活动使他们能够逐渐走向独立。只要成人不妨碍,他们都能独立。独立能力较弱或者匮乏是成人妨碍的结果。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就决定儿童在发展中是需要自主学习的,成人对儿童的这种自主性、自发性不能给予强迫或压抑。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挥,使其按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
尊重孩子的本能,就是要放开父母的双手,让孩子在自发的冲动下,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华丽而奢侈的物质生活,而是成人对他们心理的照顾。只有从心理的角度去观察和感受孩子,才能给予他们最精心的呵护。儿童的心理世界和成人的心理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儿童的心理秘密在于,儿童的精神生命在从无到有的生长过程中,受到成人世界的束缚,从而掩盖和阻碍了儿童自我努力成长的步伐,成人应该把自由还给儿童,为儿童的成长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
儿童是独立的个体
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其心理成长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父母要重视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成长,尤其要重视0~6岁这段时间,因为这段时间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0~6岁儿童的心理发育,成人要做的不是教育他们,而是给他们提供帮助。帮助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弱小,而是由于他们天生本能的创造力还没有发挥出来,还处于萌芽状态,他们需要我们成人细心地保护。这里尤其要说明的是,向他们提供的帮助并不仅仅是指儿童本身的生理需求,还要促进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
独立性是孩子重要的心理素质,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一个孩子只有有了独立性,才会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才会独立地从事一些活动,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从而在身体、智力、性格、意志、情绪等各方面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相反,如果家长过分“保护”“关心”孩子,什么事情都替孩子代办,那么孩子就会因为缺少锻炼的机会而影响各个方面的发展,最后导致能力低下、性格懦弱、智力障碍。因此,在幼儿时期,父母教育孩子首先要引导他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
心理发展敏感期
通过长期的教育观察和实践,蒙台梭利发现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儿童会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者特别喜爱,会主动地观察和模仿,学习这些事物也就特别容易和有效。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兴趣就会自动消失。这种在特定时间对特定事物感兴趣的现象,蒙台梭利称之为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这些特定的敏感期为家长和教师理解儿童提供了钥匙。
儿童是在敏感期内获取感觉,从而了解和发现这个世界的。这感觉就像是一盏照亮内心的明灯,使儿童能够与外面的世界频繁交流,而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使这种能力得到增长。婴儿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总是充满活力,从外面的世界中获得心灵的震撼,从而有所获取。他们总是不间断地在吸取营养,当一种心理激情渐渐熄灭后,另外的心理激情又会迸发,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总是充满喜悦和欢乐。人类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过程,才会获得智慧,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心理世界。当儿童时期的这个敏感性过去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便无法通过感觉再获得知识,只能通过思考、实践和研究去获得。
蒙台梭利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发现,在婴儿的敏感期内,当有东西阻碍他们的发展时,婴儿就会变得迷茫,这种心理痛苦是成人无法了解的。正因为不了解,父母只能简单地将他们的这些反应笼统地称之为任性。这些任性是没有明显原因、无逻辑和无法安抚的行为,而且某些任性行为会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严重,长此以往,就会变成永久性的疾病。敏感期的任性行为是儿童的心理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是说明周围环境条件不适合其心理发展的危险警报。成人如果尝试去了解和满足儿童的心理,这种任性的行为很快就会停止,儿童会立刻从一种病态的激动转为安静。由此可见,父母掌握了儿童敏感期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就可以深入到儿童神秘心灵的背后,从而建立一个成人与儿童之间的良好关系的桥梁。
敏感期的不同阶段
蒙台梭利根据观察,归纳出儿童的九大敏感期,这些不同阶段是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最佳时期,父母要充分把握孩子的这些关键期,让孩子得到充分的教育。
1.感官敏感期(0~6岁):从出生起,一些特殊的声响、绚丽的色彩、温柔的触碰等都会引起儿童特别的兴趣;2.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意成人说话的嘴型,自己也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3.动作敏感期(0~6岁):这一时期儿童肌肉发育,呈现活泼好动的特点;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在这一时期,婴儿往往会对衣服上以及周围饰物图案的细微之处非常敏感;5.秩序敏感期(2~4岁):周围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儿童的警觉,儿童对事物的顺序、生活习惯以及物品位置等的要求变得“苛刻”起来;6.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儿童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对交朋友和玩游戏感兴趣;7.阅读敏感期(3.5~4.5岁):儿童开始对儿童图画和父母讲的故事感兴趣;8.书写敏感期(3.5~4.5岁):儿童开始喜欢在纸上乱写乱画,虽然几乎不知道画的是什么;9.文化敏感期(6~9岁):儿童开始向长辈追问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以上这些儿童的敏感期,是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的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掌握儿童敏感期的划分和特点,对儿童的智力的提高、人格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而一旦错过了这些敏感期,就会消失而不再出现。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应该在儿童的各个敏感期内为他们提供适宜敏感期活动的环境,进行专门的辅导从而取得最佳的效果。
向孩子学习如何去爱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敏感期内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的那种难以抑制的冲动,我们可以将之想象为是他对环境的一种热爱。这种爱不是我们平常认识的一般概念的爱。儿童之爱是一种能够理解和吸收的智慧之爱,这种爱引导儿童去观察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塑造自己。我们可以引用但丁的话称之为“爱的智慧”。
儿童的爱是纯洁的,他们的爱是为了满足自己从环境中获得印象的需要。大自然赋予他们领悟的能力,他们通过观察事物吸收自己成长所需要的东西,并使它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成人用自己的行动来教导儿童,原本一无所知的儿童从成人的言谈举止中学习如何走入生活。因此,儿童在成人面前非常敏感,以至于他们的生活和行动都被成人影响和支配。成人的话就像是雕刻在儿童脑海里似的。因此,成人在与孩子讲话前一定要考虑和权衡,因为儿童正在如饥似渴地向成人学习。
孩子爱我们,他们对其他东西的爱都不会超过对我们的爱,但是爱我们并不代表可以无条件地服从我们,这一点我们必须要记住。我们常自认为对孩子有着深沉的爱,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老师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同样,我们认为教孩子去爱是我们的责任,教孩子去爱父母、爱老师、爱动植物、爱身边的亲人、爱所有的一切等等。
然而真正的爱并不是教育的产物,而是孩子的天性。
蒙台梭利曾经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同一句话:“成人应该向儿童学习。”爱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父母和孩子之间最自然和最牢固的纽带。父母要向孩子学习这种智慧,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世界,用友善和热情去融化冷漠,打破隔阂。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营造一种平和的氛围,而如果父母总是满腹牢骚、自私自利,是无法让孩子体会爱的真谛的。
蒙台梭利认为现在的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儿童教育的成功与否,将决定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走向,孕育着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的和平。蒙台梭利倾其一生的心血为儿童教育奔走呼号,引起了世人对儿童教育的重视。蒙台梭利运用自己深厚的知识素养,为儿童教育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用具,而这些用具至今仍在全球各地的“儿童之家”中使用,有效地提升了儿童的智力水平,对儿童智力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蒙台梭利对儿童内在的生命力抱着乐观的态度,她认为对儿童的教育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相信儿童的内在生命力,把自由还给儿童,此外她还呼吁家长和社会尊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儿童的自由活动。这些都唤醒了世人,使人们认识到个体接受教育的重点并非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在于生命初期的儿童教育。
凭着伟大的爱心和刻苦钻研的毅力,蒙台梭利对幼儿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教育史称她为“幼儿园的改革家”。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她3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就是人们感谢蒙台梭利对世界所做贡献的最好证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