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我怀着比较沉重的心情来写复习记录,这种沉重,文中已经有个准确的词形容了——危机感。这是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完全没有的,要知道,那一遍可是花了我一周的时间啊...(于是,我连标题都没有敢改一个字)
我们通常会觉得平均水准以上就是不落后了,可是平均水准是个什么水准呢?有两个例子可以说一下,90%的司机会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是平均水准之上的;我从来没见过哪个女生介绍自己的女朋友的时候认为他们的相貌是中下的。想说的其实就一点,我们的认知是有偏差的。
这种认知偏差在心理学上还有个专有名词——乌比冈湖效应,指人们总是会高估自己的水平,在各个方面认为自己都是平均水平之上的。脑海里给自己的过滤了下,发现自己也经常存在这种偏差,时而的就会感觉非常良好,有个深层次的原因是这样的:
我们并不能感知整个世界;我们只能通过感知自己的周遭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平均水准之上。
于是...即便我不愿意承认,但实际情况就是——我活成了一个井底之蛙。据我观察,身边的人绝大多数人都如此..好吧,这一样很可悲,因为我就是绝大多数人之一,好一点的是,笑来先生帮助我纠正了这个偏差,至少,让我认清了自己目前的现状。
我们都知道一个东西——二八效应。指的是20%的人占有了80%的资源,这个二八的数字出处我还没有考究,也并不知道是如何得出的,不过用这种名词来解释些事情还是非常方便的。不过你可知道,二八原则同样可以适用到这前20%的人中的前20%的,那么你还觉得20%就算不落后了吗?
前面我们讲到,我们只能通过感知自己的周遭来判断,现在已经到了2017年,比笑来先生更新的数据是,苹果手机的在用数(不是总销量),是7亿,要知道,苹果的市场占有率在全球也就是15%。移动互联网帮助我们连接了整个世界,对于爱智求真的人来说,我们的周遭已经不再是原有的周遭了,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优秀的人就在我们的身边,用着我们不熟悉、甚至完全不懂的技术、知识在不断的将自己的价值变现,这种变现能力和普通人,是几个数量级的差距。知识无用论在几年前还能发声,到如今却越来越式微了,因为啊...这些事实就摆在你的眼前,再也没办法掩耳盗铃了...不是吗?
当每个人都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对于知识的渴求是异常强烈的,因为差异明显可见。
甚至,这种渴求已经成为一种恐惧——害怕落后的恐惧。
这种恐惧是好事,别害怕。还有一个恐怖故事,你要不要听?
在好几年前,你们可能就听过大数据了吧,或者再几年前,你就听过区块链了吧,这两年,可能人工智能你都听出耳茧子来了。就像很多人尽皆知的秘密(很多人生箴言)都不会被人当回事一样,好像也没什么人认为这些技术能对我们的生活起多大的改善,甚至更有甚者,把谈论这些技术的人当做是骗子...李开复上两周不是在《奇葩大会》上讲人工智能吗...然后微博上被人各种喷,对了,还被方舟子盯上了...(其实方舟子是个很严谨的人,李开复的为人倒不是我喜欢的)不过,李开复确实在机器智能上有足够的话语权,并且在早期这项技术上有卓越贡献的人。所以,就我所了解的技术发展的现状,开复先生在演讲中讲的一点都不夸张,真的,一点都不夸张,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那期节目看下。
笑来先生讲大数据这一段,我在之前并没有仔细看,其实是由于自己那个时候对技术知识了解的不够深入,没资格理解这些话而已。
在大数据面前,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人都是没用的,万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的,都是被研究、被撰取、被引导的对象。
被引导其实都是说的好听点的,说难听的就是被控制!对了,告诉给还不太清楚大数据的人,现代机器智能(人工智能)、认知计算的发展,就是大数据作为驱动的。 无数据,不智能。
这些事实可能会让你感到很多焦虑,一如我开头说我自己的那段。可是焦虑感如果使用得当,那就是有价值的。没有这种焦虑带来的危机感,注定成为无用之人的行尸走肉,可以称之为活着吗?你开心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