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总有过去的时候,回头看劫后余生的自己,原来,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刘同《向着光亮那方》
叶公好龙 曲高而寡
2020.09.24关于读书的随笔——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认为这话完全错误,因为行万里路的经历与心得可以变成一本书,而万卷书,则是一万人的万里路,不可能不如一人的万里路。逻辑就不通。就像,我们看一个人的一本回忆录,可以经历一次别人的人生;但我们自己却只能经历一次自己的人生;从逻辑上而言,读书的意义恰恰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拓展生命的宽度。我可以把我对世界的思考凝聚成文,聚文而成书,但那终究只是我的思考,我的一本书,而读书,则是体验别人的思考,读十本书,即是与十位与我一样喜欢思考的人在促膝长谈。这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拓展生命的深度。
——
我们无法完全把生命的长度,过去的终究会成为历史,现在的终究会变成过去,而未来我们终究会死去,不管这历史如何曲折,不管这世道如何荒诞,在死后,这终究与我们无关。所以,生前,把握好生命的宽度与深度,体验更多人的人生、与更多智者交谈,对于我个人而言,远比过去、现在、未来,在世俗上的好与坏,更具有战略意义。
——
读书,在我个人而言,并非在书籍中寻找黄金屋或颜如玉。这两年来,形形色色各种身份职业的几百人,上千人在我生命中走过。我不能说全部,但我可以说,我感受到,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于书籍,是一种世俗的工具主义。即希望从书籍中,获得财富与爱情。这种想法,不能说错误,但在我看来,却很奇怪。
——
假设我去与一位智者聊天,他跟我谈论他今天经历了什么,对某个议题有了新的理解等等。又怎么可能是抱着一种向智者赚钱或讨要爱情秘诀心态,请教智者呢?如果智者平时都在思考这些问题,那么智者则变成我们芸芸众生中的一个而已,又怎么会是智者呢?假如那个芸芸众生中的人通晓钱与情的门道,他(她)又怎么会写书通告所有人呢?他(她)一定会忙于挣钱与风流,又哪有时间认真思考哪些你不会思考到的问题,并且还记录下来呢?正如,几乎所有渣男都不会出书整理渣的技巧,正如,几乎所有商人都不会出书总结官商勾结的门道。期待书中的黄金屋与颜如玉,显然是把智者看成了渣男与商人的集合体,并且这个集合体还大公无私、开诚布公。从逻辑上而言,就是经不起推敲的。
——
这两年给我的感受之一是,叶公好龙,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多人说喜欢读书,但实际上是喜欢钱与欲,对于书本身,则没有兴趣。正如,我国,乃至全世界大部分学生一样,上学是一种工作,教学也是一种工作,唯独不喜欢也不需要读书。在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中,读书=上学,农历新年回乡拜年,亲戚会问:【这孩子还在读书吗?几年级了?】。我一直认为,这句话,完全错误。正确的问法是:【这孩子孩子上学吗?几年级了?】。其中上学=上学校,与读书无关,乃至排斥读书。读书≠上学≠钱≠欲≠一种职业≠无聊≠考证。
——
读书,就是在没有任何强迫之下,自愿花费时间与精力进行的生命拓展行为。如果这种拓展,是着重于非功利性地研究一些问题,并且试图得出某些结论,则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学术过程。读书可以是学术过程的一种手段,但学术手段不限于读书。不论是学术实验、学术考察、学术视音频、学术会议、学术思考、学术理论构建等等,这些行为都可以作为学术过程的手段。学术过程的背后,与钱与欲,是没有关系的,但学术过程,随着语言与文字,得以记录与传承,使人类与其他动物有了区别,并且使我们走向了文明。
——
从这个角度讲,智者与书籍,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书籍因为智者的存在而被书写,智者又因为书籍的存在而跨时代出现。
——
但文字不但可以记录智者的思绪,也可以记录所有识字者的思绪。因而,这注定了,随着识字率在近现代的急剧上升,书籍的整体平均质量会急剧下降。因而,出现了更多人,怀揣着钱与欲之目的而捧着工具书,尽管都没有用,但依然乐此不疲。然而,对于晦涩难懂智者书籍本身,他们则会敬而远之。
——
正如,历代一样。叶公好龙,曲高而寡。正常而普遍,但并不好。
——
2020.09.24
淡定洲
深夜2点29分
如何做自己?
当我们弱小时我们是无法做自己的,要向优秀的人学习,吸取他们的说话艺术、思维模式来强大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嘴笨的人,嘴笨是因为脑子里没东西。就像领导,无非是知道的信息比你多,需要平衡的关系比你多,自然为人处事更成熟。
如何说话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辞是行动的影子,言语也是心灵的图画。世上所有的交往无非两种,以柔克刚,以硬对硬。
说话如水,要“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中说:“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情商高的人说话如水,不会呛声呛气,不用咄咄逼人,却有着水滴石穿的力量,能化解一切尴尬。曾有记者问汪涵:“你和何炅,到底谁才是湖南台的一哥?”汪涵给了一个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当然何老师是一哥,我是他大哥。”这个回答,既给足了何炅面子,同时又表明,两人是很要好的兄弟关系,不存在什么“一哥之争”。
做事如山,要“硬”。真正“有本事”的人,不是八面玲珑的人,而是秉持原则的人。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只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能力有底气,做事能硬气,才不会成为随波逐流的庸人。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运,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你的每一份运气,每一次人缘,都是自己无形中攒下的。说话如水,认真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同时,亦会体谅他人,言辞温和,懂得分寸。做事如山,有能力,有原则,有底线,拒绝一味当老好人。不卑不亢,不忘初心。这样的人,将刚柔并济,所向披靡。
学习的真义
学习的真义(群主)死读书,读死书是没有用的,我们线下的交流就是通过复述,评论,消化吸收所看知识,让知识成为自己头脑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线下交流的意义所在!
多走多看,天高地阔,心胸豁达!
训练娃也是个好办法,如果考试前她能把整本书知识画个图,或者看着目录能讲清楚每一章,考第一名没问题——思维导图
为什么我们要多看书,多出去走走,人就是沧海一栗,看多了世界觉得自己那点破事儿算个啥!
领袖或富豪多生于依山面水,藏风聚气,风景秀丽之地。得以禀赋天地之灵气。近水者多智慧,靠山者多道义。苏南多文才,江北多政要
当你对一个事情有强烈兴趣的时候,别人停止学习时你可能还在想,别人已经满足时你可能还在问,这就会让你获得最重要的优势。所以让兴趣来引导,用科学的方法、诚实的态度一点一滴地去积累知识,仍是我看到的唯一可靠的学习方法。--李录
《严歌苓:写作是自律并坚持的日常生活》一文,里面提到我国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自律生活。她每天写作六小时,每隔一天就要游泳1000米。每隔一两年,严歌苓的名字就会出现在畅销书架或者改编的影视作品上。她出书就像交作业一样“规律”,她总会被问:“你怎么能写那么多书?”
严歌苓的答案跟她每天的生活一样简单:“我当过兵,对自己是有纪律要求的,当你懂得自律,那些困难都不算什么。”做一个自律的人,就是能率真的面对自我,素心为人,侠义交友;就是能做到才华应韫、德居人前,利在人后;就是能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做到心不动、眼不迷、嘴不馋、手不伸。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自律不容易,但同时自律又可以给人带来想要的东西。真正的自律,不过是挑战自己,规范自己。所有幸运的背后,都隐藏着无数咬牙坚持的时刻。自律虽然会让你有一段时间不舒服,最终却能给你一个满意的交代。
“我不断看到这种情况生活中那些发迹之人并非是最聪明的人,有时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人,但他们都是学习机器。每天晚上睡觉时,他们会变得比当天早晨起床时更聪明一点儿。” by 芒格
优秀的人必备三种能力:
一、自律。认真管理好时间,有效率的做最重要的事,见最重要的人!
二、自愈。大成者都是大磨难者。领袖必须有愈合自己伤口的能力,才有机会接受更大挑战,更加卓越。
三、自燃。无论多疲惫,遇到多大困难挑战,在公众面前立马激情四射,光芒万丈,影响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