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卖馒头,这是是真人真事,讲完以后你肯定也觉得是不可思议。
在清朝的咸丰年间,北京有一个卖馒头的小贩叫王库的小伙子,15岁为了讨生活,自个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馒头,可能是有独门秘方,它的馒头呢是又大又香又松软。在咸丰元年,也就是1851年9月的一天,王库跑到紫禁城很近的金鱼胡同,吆喝着卖馒头,忽然间他看到地上有一个金光灿灿的长条物,赶紧捡起来一瞅是进紫禁城的腰牌。
王库心想能进紫禁城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我一个老百姓卖馒头的,如果能将我的王氏大馒头挑到紫禁城里边卖,那得多赚钱。他打定主意,第2天就挑着两大筐馒头跑到城门口就要往里面进。
当时门口把守的官兵一看这腰牌,也不看看面前这个王库,挑着两个胆子是小贩打扮,跟平时进紫禁城的人大大不同,也不盘查竟然就这么给放进去了,第2层一看第1层都放了,那我们还查什么,也就放行了,紫禁城最内层的御林军也是一样放松的警惕,就让王库挑着担子畅通无阻,大模大样的地穿过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竟然穿过了乾清门,跑到了后宫嫔妃的生活的内廷,吆喝着卖起了馒头。更神奇的是可能皇帝国事繁忙,愣是没有碰到。
后宫的嫔妃、太监、宫女,也没想到眼前这个陌生人是怎么进来的,都以为这可能是个杂役,或许可能是哪个大人物的亲戚。见谁都没有起疑,再加上王库的馒头确实又松又软又便宜,大家伙就纷纷向他买馒头。
宫里边的人有钱,她们平时钱也花不出去,也就5倍10倍的价钱买,不一会儿,两大筐馒头就卖了个精光,可把王库美坏了了,从此王库就成了紫禁城的常客,大大方方的进出紫禁城来做馒头生意,一来二往,这日子久了,守卫的卫士,甚至连进出的贝勒爷和大臣们都成了他的熟客。有的人和他混的还特别熟,一回王库感冒发烧没来卖馒头,还有贝勒专门请了御医为他诊治。
王库卖馒头一直卖到了第2年,也就是1852年,当时的王库有一个表哥叫做张桂林,他看着弟弟的日子越过越富裕,卖馒头能挣几个钱,就好奇的问弟弟怎么回事。王库竟然是一五一十的把这事给说了,而且还很大方,腰牌直接给表哥。让表哥替他去紫禁城里卖馒头,这当哥哥的心花怒放,直接就在紫禁城卖起了馒头。王库因为跟宫里的太监混的熟,竟然在宫里头找了个做饭的活,日子过得也挺舒服。
在1853年三月初六的时候,王库辞去了工作,准备继续卖馒头,可没成想就在这个月的23号,胆大包天的王库终于被发现了。原来是咸丰皇帝刚立了慈安为皇后,夫妻俩关系挺和睦的,慈安和咸丰一日闲聊,就无意说到了王库,说他的馒头比宫里做的好,哪天也让咸丰尝尝。咸丰一听还有这种事,什么时候能允许平民跑到紫禁城这种地方做买卖,于是赶紧下令严查,把王库一抓一审,事情全给抖落出来了。原来腰牌的主人是个校尉,有一次出宫办事把腰牌给丢了,自己也不敢上报。
皇帝为了怎么处理王库也犯难了,按规矩得处死,但宫里的皇后和嫔妃都给王库说情。 咸丰皇帝最后一合计,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廷杖一百。可是咸丰帝不知道100棍真的打完,真的会把人打死。好在王库,这个人挺硬,100棍硬是扛了下来,休息了几个月竟然痊愈了。
可就是因为这个事太过离奇了,大家伙一听都纷纷跑到他家里来买馒头,这小子竟然是因祸得福,生意比他去宫里卖的更好了,不到几年时间,在北京城里边买房买地不说,还娶了老婆和几个小老婆,从此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