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解读:
今天讲的这节学问极大,希望大家极其重视。
前面孔子讲了什么是仁,颜渊继续追问,仁的目录是什么呢?仁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呢?
颜渊就是好学生啊,要落实到具体条目,具体干法上。而不是学有的学生那样,孔子还没开口,他们就说懂了,等孔子说一句,他们就不问了,以为自己懂了。
然而颜渊这个学生,不认为自己聪明,其实,颜渊闻一知十,很聪明,但是他不认为自己聪明,继续问,他继续问,孔子就继续讲,孔子讲仁的具体方法了。如果颜渊不问这个,估计我们这一辈子都不知道如何操作这个仁字,中国几千年就少了一个重要的方法。
孔子说,非礼勿视,
不符合礼的,不好的,不按照规矩的事情,您不要去看。
非礼勿听。
不符合礼的,不好的,不符合规律的,您不要听。
非礼勿言。
不符合礼的,不好的,不符合规律的,您不要说。
非礼勿动。
不符合礼的,不好的,不符合规律的,您不要行动。
颜回说,我虽然不聪明,这几句话,我要听话、照做、执行。
一个人倒霉,首先就是看了不该看的,被绕进去了,比如,街上看人下象棋,赌博,自己也去看,看着看着就开始参与,于是就破财了。
当然,有时候我们不看,结果别人叫我们去看,这就是听到了非礼的东西,听到了,赶快跑,不要听,这也是高手,但是有些人不行,虽然不去看,但是被人劝说,被声音吸引,于是跑去听,听了就上瘾了,就跟着去干坏事了。
有些人呢,看到了,听到了,自己也去传播邪道,坏事,说着说着自己也信了,就参与干坏事,结果倒霉了。
当然,一个人要倒霉,最终还是行动了。
最后一步,非礼勿动,如果您看了,听了,也嘴巴上讲,但是没有行动,您不会倒霉。或者说倒霉的几率小。但是您行动起来,您大概就要倒霉了。
视、听、言、动,也是一个递进关系。
所以一个厉害的角色,首先是管住这四个点。绝对不看,不听坏东西,不说坏东西,更不会行动。
远离,一切恶,则您的世界就仁了。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些坏人,坏事。您不要去看,听、说,干。那是别人的事情,您要保证您从源头上杜绝这些坏事情。
您想想,分析分析,就知道,一切的罪恶,倒霉,都是从看了不该看的,听了不该听的,说了不该说的,干了不该干的。
一个高手,一门心思走正道,杜绝一切不好的东西出现在自己的眼睛,耳朵,嘴巴,行为上,这个人自然就快乐。
眼睛,耳朵是输入信息,嘴巴,手脚是输出信息,管好输入的信息,管好输出的信息,这个人就是仁人了,就是懂礼了。
我们既不让别人用有害信息毒害我们,我们也不用有害信息,行为去毒害别人。这就是仁。
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儒家思想的原因,
孔子能把每一个高深莫测的概念讲到具体的行住坐卧上,让每一个凡人,普通人都能听话、照做、执行,有据可查。
而其他思想,有的玄之又玄,您学一辈子,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颜渊听了,说,我虽然不聪明,以后我就听话、照做、执行。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