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有人问你知道一点心理学吗?大部分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点头。你知道弗洛伊德吗?点头的人少了,但还是不少。那么你知道阿德勒吗?阿德勒是谁?他也是心理学家吗?更多的疑问冒出来了。实际上在读《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之前,我的疑问还真不少。但是读了之后,我无比庆幸,能遇见它。
你肯定会好奇这本书真的有这么神吗?我们还是来看看书里讲了什么吧。与很多人把生活视为一场登山运动的思想不同,阿德勒认为人生是连续的刹那。不少人沉湎于过去,不少人活在未来的美梦中。实际上,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此刻的刹那。过去已逝去,无论我们怎么做都无法改变。同时如果一直活在对未来的期盼中,实际上就会觉得人生中只有一个个目标才是重要的,把实现目标的过程视作忍耐和痛苦,那将会失去多少快乐啊。人的一生从来都不是出生,上学,结婚,死亡的一条直线,而是由无数个此刻组成。因此,我们应该认真严谨的过好此刻的光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此刻的人生更有意义呢?或者如何让此刻的人生更加幸福?阿德勒的回答是我们必须有共同体感觉。在谈共同体感觉前,我们得明白人生的烦恼来自于何处。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人际关系的总和。阿德勒也认同这一点。实际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我们在意别人的评价,在意别人的看法,为此,许多人吞下自卑或者自负的恶果。其实仔细思考,像照镜子一样,我们表面上在意的是别人的评价这面镜子,实际上在意的是别人眼中的自己。因此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实际上是自我意识过剩。自我意识过剩这实在是人生烦恼最大的来源。针对这个问题,阿德勒提出了课题分离。什么是课题分离呢?课题分离简单说就是区分好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比如我很喜欢一个姑娘,天天对她表白,但她可能无动于衷。我喜欢姑娘是我自己的事,姑娘不喜欢我就是姑娘的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应该把自己的课题强加给他人。爱情,友情,亲情都是如此。这是不是说我们要斩断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呢?实际上也不是,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人与人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既不会感到疏远,又不会互相打扰。人如果能做到课题分离,也就会接受普通的自己,不必在意自己是美,是丑,是高,是矮,将会少掉许许多多的烦恼,内心变得平静,此时便向幸福迈出了一大步。课题分离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我们会更加的信赖别人,生活中我们时常活得很焦虑,害怕别人背叛自己,特别是自己亲近的人,比如害怕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出轨。事实上,我们应该把生活中的人都当做朋友般平等的存在,给予他人信赖。当信赖别人后,我们还可以更近一步,在由人际关系构成的共同体中,做出对他人的贡献。这种贡献并不是要牺牲自我,而是在如同朋友般贡献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身为共同体一员的归属感。幸福正是不断体会到自己价值的归属感。
阿德勒还对原因论做出了批判,他主张目的论。原因论指向过去,但是前面已经提到过过去不可改变,所以强调原因论的人就会把自己关进一个叫过去的囚笼。比如当我们在餐馆吃饭时,服务员可能不小心把盘子打落在我的肩上,我可能会大发雷霆,与他吵架。事后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会生气,我一定会说是服务员的错。事实上,我真的是因为这个生气吗?不,我之所以生气只是为了震慑服务员,希望他赔偿。也就是说生气是我们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手段。现实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以更平和的心态应对人际关系的问题。我们有不好的情绪或者想法时,不妨问问我们当下的目的是什么,而不是把自己关进过去的死胡同。
我们的世界有许许多多丑恶,有许许多多的烦恼,不得不承认,阿德勒的哲学看起来很理想主义,但是正如他说的“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此刻的我们,不必等待他人,一定可以点燃照亮黑暗的火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