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内心受苦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带给自己的想法,和围绕这个想法自己编排出来的“坏未来”。
做个小调研,早上起床,准备上班的那段时间,你会不会听点什么?
音乐?新闻?追剧?听书?还是……
很多时候,我在醒来的时候,喜欢打开学习类音频,边洗脸刷牙边听课。
真的会被自己的努力感动到飘飘然的。不信你可以试试。
不过,当工作变得越来越忙,早上的“学习”就会变成负担,就会慢慢的被听歌、追剧代替。
说到这里,很多人应该会和我一样产生自责,觉得自己“不够努力”。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越忙的时候,就越想放松,而越放松就会越自责。
生活里,很多人,对自己都特别苛刻。
我们被“应该……”束缚着,我们有太多“应该成为的样子”。
刚工作,就应该立刻适应职场,学会好好说话。
30岁应该混得很好,必须是管理层。
40岁肯定应该是高管了。就是那种上班不用打卡,每天只用开会叨逼叨的人。
而真实的生活,其实是上班、下班、睡觉;上班、下班、睡觉。
如若下班后玩了下手机,就成了不上进。周末睡了个懒觉,就成了不自律。
“我应该很努力”,“我应该像谁谁谁一样”,这类的心理暗示,成为了很多职场人,给自己的定义。
这段时间,我也有类似的感受。
因为工作突然变多,忙了好一阵,公众号停更了两周多。
在这段繁忙的时间里,但凡有那么一点轻松的时刻,我做不到写字、看书、健身。
我只想窝在沙发里看看手机、逛逛淘宝、玩玩游戏。
我能观照到自己的内心,是那么的焦虑、无奈、自责……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守承诺的坏女人。
有位心理医生好友,是这样开解我的:
我们总是习惯用自责的方式来给自己压力,觉得这样能促成进步和改变。
可是,内疚和自责真的能让你改变当下的状态吗?
显然不能,否则你也不会一直在焦虑,从未做改变了。
原因在哪里呢?
原因在于,下班后玩手机、看电视,都是为了应对白天的工作压力,都是为了疏解白天的焦虑。
而内疚和自责,增加了焦虑和压力。你的内心,就会自然而然的选择继续用玩手机、看电话来缓解它。
这就像个循环:工作压力大--玩手机解压--玩手机自责导致压力大--玩手机解压……
所以,越是自责,你就越容易放纵自己。
朋友给我的解决办法是:痛痛快快的去感受休闲时光带给自己的感觉。
是轻松、愉悦,还是焦虑、自责。
如果是轻松和愉悦的,那就去享受呀。
如果是焦虑和自责,那就停下来,去做点让自己不焦虑不自责的事。
特别简单,对不对。
所以说,很多职场人,都不会也不敢好好的玩一场。
他们被太多的“舆论”压得焦虑、自责、内疚……想放纵却不敢。
因为停下来,就会觉得隔壁幺蛾子,分分钟要越过自己上位了。
因为停下来,内心就会告诉自己,你不上进、不自律,会没有前途的。
因为停下来,内心焦虑的感觉会比工作压力还要大。
你发现没有,这些都是你的“内心感觉”。而这些感觉,大多数不是在自责过去,就是在怀疑未来。
过去是没办法改变的,而未来是不可预知的。
最好笑的是,其实这些感觉,真的就只是感觉。未来不一定会如是发生。这些“绝对化”的自我暗示,总是会在多年后,让我们一笑而过。
那位心理学朋友,教了我一个处理工作压力的办法,非常的简单好用。
叫ABC原理。
事件A--引起的信念想法B--导致的结果C
举个栗子:
繁忙的工作,让人总选择看剧放松,是事件A。
它带来的情绪和想法,是一时的舒缓和看剧后的自责感B。
导致的是,越来越自责,越来越焦虑的结果C。
事件A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改变的。但如果可以改变“引起的信念想法B”,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C。
繁忙的工作,让人总选择看剧放松,是事件A。
它带来的情绪和想法,是感受当下的放松和坦然接受自己的情绪B。
导致的是,看剧只是放松,它让我缓解压力,我也没有因此自责,我会更努力和坦然的结果C。
你可以尝试用ABC原理,来分析自己每次解压的方式,事件是客观存在的,但情绪想法和结果,是可以靠你自己改变的。
这世道,谁工作不忙呢?谁压力不大呢?
如果我们不能好好的观照和处理,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我们就会被一轮又一轮的负循环包围。
如果我们能够觉知到自己的感觉,觉察到情绪和想法,知道这只是感觉,未来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
我们就不会放松也放松的不自在,工作也工作的不开心了。
要知道,让我们内心受苦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工作带给自己的想法,和围绕这个想法自己编排出来的“坏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