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觉得身边所有人都是蠢货的约翰,终于又来了,这一次的他和以往的他很不一样,终于他肯聊一聊之前提到的孩子盖比了。
关于盖比,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看过之后的我也久久沉浸在里面。
大篇幅的描写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用我的话表述出来自然不会体会到那里面的细节,感兴趣的还是要自己去读原文。
总之盖比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六岁的时候。
是一场车祸。
到底责任出在谁身上,谁也说不清楚。那一个瞬间,开车的约翰因为爱人不帮忙看短信,眼睛正撇了一眼手机,坐在副驾驶的爱人,看向窗户外面正在生气。对面驶来的越野车虽说是酒驾,但这仍然消除不了约翰和爱人的自责。
另一方面,约翰选择了麻木,尝试忽略自己的感受,让自己振作。这样看起来那个悲痛,好像远离了一些,好像生活更趋于平静。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作者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作者父亲的故事,在父亲之前祖父祖母还有一个孩子的叫做杰克,后来死于肺炎,祖父祖母认为,不谈杰克的事情,才能让自己保持振作。于是,作者的父亲,直到六岁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哥哥,直到偶尔翻到了一张男孩子的照片。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当时六岁大的作者的父亲却受到了打击,他感到困惑,这个曾经生活过的杰克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除了这张偶尔被翻到的照片,也没有被提起过,所以那个六岁的小男孩会想如果自己在小时候去世了,父母是不是也会像这样把他忘记。
这个课题是有关于资格感和生存感。
当然,这是刻意不提及一个去世的人之后,引发的比较好理解的影响,从约翰的故事来看。还有其他的影响,约翰用麻木的状态来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他的爱人,在这件事上的情绪比较大,用约翰的话说,就是特别容易哭,作者引导他去思考,或许这么容易哭,是因为长久以来一直承担着双份的悲伤,不仅为自己而哭,也把约翰的那份悲伤哭了出来。
到这里,约翰终于把强忍六年的眼泪放松了下来。
这并不是情绪崩溃,而是正在破茧重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