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443235/79bc01a8c6ddd7c0.jpg)
2018年末,94岁的武侠小说巨匠金庸先生逝世,网上一片叹息,都说他的离开带走了一个时代。有人说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不止一代人的青春里有金庸小说的陪伴。金庸的武侠世界也成了相当比例的华人聊天的共同语言。
其实,我本人并不是金迷,尽管对金庸小说里家喻户晓的人物名字也不陌生,但没有整套的看过金庸小说,至今觉得是个遗憾。不过,我比很多金迷有幸,今生有机会两次见到“金大侠”本人。
说起来应该是近20年前的事了。
一次是金庸先生到北大参加学术活动,应朋友之邀来到我曾经工作的地方和金迷们座谈交流。从进门的那一刻起,他的脸上始终都是微笑,谦卑,谦谦君子。整个座谈会,和金迷们谈笑风生,妙语连珠,机智幽默,毫无距离感。给金迷们签名也是非常的有耐心,微笑始终挂在脸上。记得当时他穿的是一件套头毛衣,上面有一个动物的图案,印象中是一头小鹿(其实是一匹马),很卡通。很多时候,他笑起来的样子像个小孩,非常单纯可爱。相由心生,也许正是因为他始终有一颗不眠的童心,才有如此丰富的想象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43235/cde761fdf862c983.jpg)
另一次印象中也是他去北大参加学术交流,路过作短暂停留。尽管已经是70多岁的年纪,但看上去依然是那样的风度翩翩,气质优雅。
很多人都知道关于金庸的一则爱情八卦,说他的梦中情人是香港当年的最美影星夏梦,没有遂愿而成金庸的终身遗憾。对这件事从未见到他本人的确认或否认,这个谜成了娱乐新闻谈金庸必然的一个话题。
而金庸80多岁去剑桥大学读博士,这件事成为他的一个标志性的人生美谈。在我看来,这才是他的人生夙愿。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43235/6374a4106044aca5.jpg)
金庸早年是报人出身,(他出生于浙江一个不凡的书香门第,家族中出过很多文化界名人,包括徐志摩,琼瑶),他先是做报纸的副刊编辑,后来创办了香港《明报》。写武侠小说也是从报纸的专栏连载开始,当时是为了吸引读者,扩大报纸的发行量。后来小说连载越来越受欢迎,就停不下了,再后来就一部接一部的武侠小说出版。
尽管金庸的武侠小说跟随华人的足迹走遍世界,发行量载入了吉尼斯纪录。但是学术界对金庸小说依然是评价不一,有学者认为是金庸的作品属于“通俗文学”,“不登大雅之堂”。对此金庸本人并未去做任何辩解。他说,既然人家说我“没文化”,那我就去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
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完美人生。不管上面的这些评价本身有没有价值,对金庸来说多少都是个“缺憾”。后来学术界也越来越多的研究金庸现象,包括研究金庸小说的“文学价值”。北大的一些文化学者对金庸也给予了应有的评价。金庸被授予北大的荣誉教授。再晚一点的时候金庸受邀担任了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网上依然也有一些争议。从时间上不记得这是在他获得剑桥的博士之前还是之后的事了。
我在想,每个人,每一个阶段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梦想,实现了一个还会有下一个,人的一生就是在一个一个的梦想驱使下不停地去努力,去追求,在不停的追求中走过一生。
写了那么多小说、获得无数荣誉,拥有千万甚至上亿读者的金庸先生,80多岁依然怀揣梦想,回到学校去静心读书,经过数度春秋,终于戴上了世界最高学府剑桥大学的博士帽。也许如他所说,他并不是为了拿一个博士“学位”,只是想多学一些知识。但在我看来,却正是要弥补他心中的那一点“缺憾”,实现人生的夙愿,让人生达到更高境界,也更加圆满。不知这是不是一种武侠的精神在驱使,也不知他本人有没有这样想。
不知道“金大侠”在戴上剑桥博士帽之后的下一个梦想又是什么?印象中他说过要写一些历史方面的学术性著作,不知道后来有没有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