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过这样一种想法,背个大背包,带上孩子,去一趟起码有几个月的旅行,而且不要完全舒适的形式。
如果自己真的能做到,我一定会为自己感动。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给孩子全部,但有时候我们连时间都给不了,很多人说这是现实。
我们有太多的现实了,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来面对现实的,每天打着“居安思危”的旗号,去假装积极的面对一些可能莫须有的问题。
真的不希望孩子也是这样,起码面对自己人生的时候可以在各方面丰富一些。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触动了多少人,这是灵魂深处我们可能不曾触碰的或者早已忘却的地方,我们每天重复着相同的事情,而最可怕的是“我们”已经开始包括我们的孩子。
奔跑吧,孩子!去看看这个世界吧。
“孩子这么小,带去旅行都不记得。”
“旅行太累了,舟车劳顿,孩子还小,还有可能发生水土不服的情况。”
……
其实,在旅行这件事上,我们常有不少纠结。到底该怎样带孩子去旅行,几岁的孩子适合长途旅行,多数人心中并没有确定的答案。
旅行的好处不言而喻。童年经历对孩子的浸染远比父母想象得更大。
行走在路上,让他们更多地见风景,见人文,不仅是熏陶孩子的眼界,增加他们的见识,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的大脑。
在《探索0-5岁宝宝脑部发育地图》一书中,丽丝·艾略特博士写道:
“孩子看见、摸到、听见、感觉、品尝、思考的每件事物都被转化为神经元突触的电波活动。而不活跃的神经元突触——不管是没听过的语言、音乐,没试过的体育活动,还是没见过的山川,甚至从未得到过的爱,都将会枯萎死去。”
在孩子成长的早期,着意于给孩子更丰富的探索和体验,会让孩子的人生底色更灵动、更丰满。
但旅行的意义,在于见不同的风物,获得不同的思考。至于距离的长短,却并不那么重要。
越小的孩子,他们的经历和体验越少,生活的每时每处,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诗和远方。
凡是经历必留下痕迹,让孩子在旅程中自由探索,他自主的所思、所感,才是渗入灵魂的价值所在。
旅行的意义,不止在于见风景,更在于见情感。
一家人共同旅行的时光,亲密的相处、专注的陪伴、在旅途中父母人生价值观的传递,是给予孩子更宝贵的礼物。
常有人质疑太小的孩子没有记忆,去旅行根本没有用。但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记住”,所见、所感即是所得。
孩子的旅行,不在于走马观花的行走于景点,更不在于拍下一堆美照时时翻看,也未必是对各种名胜古迹的如数家珍。
成长中的孩子,迈出眼前的见闻,行走在路上,看父母在旅途中解决各种不确定的发生,体会他们的人生观,并享受与父母亲密陪伴的时光,更能够建立自己多元的价值观和分辨力。
如此,孩子也更能够置逆境而不狭隘,遇险阻而不迷茫,临“洪流”而不动摇,坚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