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有很多模型,也有很多建议。
比如,建议参加培训,多看书,多跟高人请教等等。
但是,这些都是偏向于理论性的东西,可以说,这些方式对我们最好的帮助是:
打开视野。
还谈不上提升认知。如果要提升认知,还需要我们辅助:
打破固有观念和想法,积极改变和创新。
个人以为,这些都只能是辅助因素,真正的成长的最核心的要素是:
足够多的有一定难度的实践。
通俗一点说,就是做一份“累”的工作。
可以说,你要是一直觉得难,一直累,你就会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能力,不断地获得越来越高级的成果。
工作“累”说明什么?
1)让自己感受到了难度和挑战;
2)说明时间成效密度大,也就是大部分时间都做难度大的工作任务;
3)说明将自己的精力和脑力用到了极致;
这些都能让自己处于精进状态。
如果过得轻松呢?
那说明我们在做低难度的任务。
也说明我们没有机会投入高级资源,因为轻松的任务不需要太多的脑力、毅力等。
这样当然也就不会有系统性的成果,甚至都不会有太多高价值的成果。
所以,如果过得很轻松,那一定是有问题的。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累是没有效率的。
比如超长时间的工作,不遵守作息规律,过大的运动量,过度的娱乐等等。
这些累只是自己放纵自己的结果,并不没有形成有效的价值。
所以,我们需要劳逸结合,争取在感到很累之前通过休息来调节身体状态。
相比身体的累,心态的累更值得我们重视。
心态的累,需要学会自己调节。
目的是能够接受更多的,更高级的累。
两个上进心相近的人,最终取得的成就高低,取决于谁有更强的“受累”能力。
有人说,还需要有更多的机会,其实机会到处都是,缺的是选择,选择就可以解决机会的问题。
最简单的,你可以要求你的上级给你安排更多的更难的工作任务,这种情况下,上级通常会很乐意支持你。
而“受累”能力又由下列能力决定:
疏解“累”的能力。
所以,为了获得成长,我们要不断地提升疏解累的能力。
要进行自我催眠,告诉自己并不累。
或者通过精神层面的动力来“抵销”累。
带来的成果最终会告诉我们,这是值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