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身处在城市的喧嚣中,好像已经忘记了什么是宁静,当来到远离城市的郊外,走在狭窄的小径上,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那些代表现代文明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都被一丛丛绿色植物替代,唯一能与现代文明产生联系的,就是脚下这条用碎矸石铺设的路。
走在这样的陡坡道上,只有身子向前倾,腿叉开向后蹬,才能走的更稳,没有走习惯山路的人,走一会儿就会觉得腿酸腰困。在城市里走惯了那平坦的大路,再到郊外走一走这些山间小径,不仅让人有新鲜感,还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要不然人们会说山城出美女,不仅身材好,而且皮肤水灵。
郊外在现在这个季节里上山,还能够尝到新鲜的野果,满山的酸枣树结满了果实,顺手摘下来,擦去表层的浮尘,还没有放在嘴里,就觉得似有津液生出,不禁先咽一下口水。待放到嘴里,咬下的那一刻,新鲜的枣肉在味觉的记忆中唤起了沉睡的童年时光。
那时候没有什么游戏,一到假期,就会约上几个小伙伴,三五成群地跑到附近的山脚下。顺着从山上流下溪水里,摸螃蟹、逮小鱼、捉泥鳅、摘酸枣、敲核桃,玩的不亦乐乎。每一次回家,都会提心吊胆,害怕大人们发现,来一顿说教。
这些游戏都是大人们禁止的,现在长大成人了,每一次想起以前因贪玩闯的祸,没有负疚感,反倒会有一种亲切感。看今天自己已身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好像在重复着上一代对自己的说教,明知道那样不管用,可还是忍不住的唠叨。
是我们学会了父母的唠叨,还是感觉到了压力,想通过唠叨,督促孩子能更优秀。如果仔细想一下,以前父母对自己的唠叨能起作用,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为以前的不努力而后悔,希望孩子们不走自己的老路,能够有一个比自己更好的明天。
在我们把心思都用在了对孩子学习上的监督上,是否关心过孩子内心的健康。当看到一些关于名校学生做出让人发指的新闻,我不禁会想到自己孩子的身心是否健康。是不是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亲近自然,让他们知道,除了城市的繁华,还有一些远离城市的郊外,在这里感受宁静带来的轻松。
郊外在忙碌过后的时候,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离开城市的喧嚣,跑到郊外呼吸一下野外的空气,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张驰有度的生活,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工作以外的问题。郊外的空气是清新的,这些清新带来的心情舒畅,这种舒畅的心情是纯粹而无杂念的。
心无杂念万物生,万物有生皆为空,身处于闹市的喧嚣会勾起对郊外宁静的浮想。处于郊外的宁静,又会有对闹市的喧嚣产生依赖,城市的便捷让处于其中的的人享受着各种的服务,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正塑造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对于原始部落中的那些基因,只有在身处于荒蛮的环境之中,才能勾起对自然的感知。
不同的环境正在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郊外成为了人们消遣闲暇时间来的地方,只是为了想暂时地逃避一下整日忙碌的生活。有这样想法的人多了,到郊外旅行也成了一种生活的新时尚,一些有经营头脑的农民,把自家的房子翻修,摇身一变,成为了农家乐的经营者。
现在但凡是有一点风景的山山水水,都可以看到热情好客的山里人,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也让这些多年不出山的村民,见到了不少络绎不绝前来休闲的城里人。每逢节假日,那些景点与农家院都成了人们争相拥向的地方,彼时再想找一个安静之所,也只有那些尚未开发的原生态景区。
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产生出了各种行业,从这些行业的形成,可以看到现代文明的进程。郊外的宁静与城市的喧嚣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在满足了物质上的丰富,还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回归,对郊外的探秘也就成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在现实中,郊外是以一种地理位置的形式存在,在人们的内心世界也有一个郊外的地方,在这里有一个自我安静的呆在里面。呆在这里的自我如果是一个孩子,就很容易受到外面环境的影响,如果他足够成熟理性,就不会受到外面的干扰。
内心的郊外有多宽广,就能享有多大的安静。身处闹市,而心能静。可以不被那些繁杂的噪音扰乱心智,用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来安居于繁华的都市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