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分享者。创作华山论道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2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2

作者: Sencer | 来源:发表于2017-09-20 17:10 被阅读11次

            在最初看这本书时没有想到能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是秉持着一个学习心理学新知识的想法来看的。可是在看的过程中被里面的内容给震憾了,于是就写了一篇读《活出生命的意义》1,至于为什么会在文后写1,想必读者都能猜到其中原因。因为我想要继续写第二篇,可是说实在的自己心里面真的是没有底,也不知能不能写出比上一篇更有见解的文章。

            只所以要这么做,我觉得是对这本书的理解有言之未尽的感觉,而且这个感觉在开始写作之初都存在自己的心里面。在随后的日子里,一直就有个声音在心里面提醒着自己,就像是必须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事情,如果不把这件事情做好,就会让自己一直为此事挂念着,我想对我来说现在写这一篇文章对自己的意义更大。

            在内心里我也知道写这样的文章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如果说起初是凭借着自己看完这本书后的激情与感动来写的,那么现在应该是更趋于对作者提出的观点认可,还有就是怀着对维克多.弗兰克尔先生的敬仰,来促使我来完成这件有意义的事。自己也在思考中体会生命的意义,提高自己对生命的认识,来完成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生命的意义到底对我们来说是什么呢?有人就用这个问题来向维克多.弗兰克尔先生提问(因为名字较长,后面皆用字母W来代替弗兰克尔先生),希望他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生命的意义。当时W先生拿出笔在纸上写了一句话,希望在场的人们试着猜想一下写的是什么。让W先生没有想到的是,竟有一个人说出了与他写的一模一样的话,“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这就是W先生一生在做的事情,他是用生命在践行着这个使命。

            W先生出生于1905年,于1997年去世,他的生活几乎涵盖了20世纪。他从小就对心理分析非常感兴趣,励志要做一名医生,在他的自传文中提到,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花几分钟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尤其是未来日子的意义及其对我的意义十几岁的时候W先生沉迷于哲学,实验心理学和心理分析,高中时开始给弗洛伊德通信,他写的文章中曾有一篇被弗洛伊德推荐给《国际心理分析杂志》,该杂志当时发表了这篇文章,而W先生那一年仅十六岁。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他决定做一名精神病学家,最终达成了自己的愿望,并且创建了自己的“精神分析第三维也纳学派”。在他的演讲中多次向观众提到“我们自己必须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那些问题,而要回答那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担负起生活的责任。”这一信念成了弗兰克尔个人生活和专业研究的基石。

            我们现在都生活在一个平安祥和的社会里,对于没有经历过的战争的人,是不可能真正体会到战争对人们的伤害。对我们来说战争只是一个词语,我们对它的理解只是在影视剧上看到战争的场景,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看到发生动乱的国家中正在遭受战争的困扰,还有一些描写战争的书籍。而W先生是战争的亲历者,几乎在快要解放的时候在集中营里死去,那时他已经得了很严重的伤寒。就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他用实践完成了自己学术上的修订,更深刻的理解了人在遭遇到大的Disaster时,会有什么思想变化。应该如何避免让人们因此走向绝望,怎样去应对Disaster,如何在Disaster面前让自己能积极的去面对,让自己能够在Disaster面前不被击倒。在经历过的Disaster中学到自己平时所学不到的智慧,而且又重新在Disaster的阴影中站起来,让自己的生活走上正轨。应该说是能从Disaster中走出来的人,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问采访者心中敬仰的是什么样的人,得到的答案不是那些政治家、科学家、电影明星、企业家、而是那些遇到Disaster而没有被去垮,从Disaster中勇敢的站起来的人们。

            在集中营期间人们的生命是那么的低贱,甚至可以说连猪狗都不如。不仅要面对凶恶的党卫军,还要应对牢头的盘剥,人们不光要接受身体上的折磨,还要经受精神上的摧残。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怎样应对伤病与疾病的侵袭,也是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W先生的父亲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被伤寒夺去了生命。而W先生完全有条件可以避免被抓进集中营的,在当时驻奥地利的美国使馆通知他,同意给他办理一份签证,这意味着可以继续完成帮助他的学术论文,离开奥地利去美国避难。可是W先生放弃了这样的机会,他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人,因为他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妻子,在这里还有许多年迈的病人。在被驱逐的日子,他依然在考虑着人性,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尽可能地帮助一些人,在那一种条件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道德情怀。在他行动的感召下,一些牢头竟然有时还会良心发现,做出一些善事,对于在集中营里的人们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W先生于1945年在图尔克姆海集中营获救,在回到维也纳的第二天得知已孕的妻子与家人在集中营相继死去的消息。当时W先生的精神被悲痛与忧郁所笼罩,可是他最终还是决定留在维也纳,重新开始自己精神病学家的工作。这在当时是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因为许多像他一样的专家都移居别国了,他做出这个决定是非同寻常的。W先生坚信和解而非复仇,他觉得自己离不开这里,尤其离不开战后需要医治的精神病患者。

            W先生曾说过:“我不会忘记别人给过我的恩惠,也不报怨别人对我做过的坏事”。他深信,即使是最恶劣的罪犯和邪恶的纳粹,也有某些潜在的通过做出负责任的决定而超越罪恶的可能性。1946年他仅用了9天时间就完成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他希望用自己的著作来治愈个人的异化和文化的偏差。出现这种异化与偏差困惑了不少人,使他们感到“内在的空虚”与“自我的虚无”。正是由于W先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才使得他恢复了对生命的意义的把握。

            写到这里也该结束对自己的心灵洗礼了,在这一次的思想畅游中我收获最大的是从W先生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中,从中我看到了对W先生对生命的意义的定位。我也在思考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中,如何定位自己生命的意义,让积极的思想来做为今后思考的动力,团结友爱应该是生活的主题。人不一定非要经历过Disaster才会有更深的思考,如何避免让自己遭遇Disaster才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

            从现实的生活中,用点滴的规划来绘制自己的人生蓝图,从基本的工作、生活、学习来完成每一个即定的小目标,感受家庭与朋友的爱,让自己的人生也活得更加有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活出生命的意义》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zzn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