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小妹
1940年,美国两位教授合著了这本书,这本书一经问世,就成为阅读领域的经典之作,连续畅销40年之久。而直到2004年,这本书才由商务印书馆引进中国,毫无悬念的,这本书一上市,立刻就雄踞各大排行榜的前几名,再没有另外一本书能和它相媲美。
这本书就是由大名鼎鼎的艾德勒博士和他的学生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在这本书里,艾德勒博士根据阅读目的和书籍种类,首次将阅读划分为四个基本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并对每种阅读方法,做了深入具体的阐述。
到今天为止,这本书所讲的阅读方法已经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著名说书人成甲老师甚至将它誉为“阅读领域的开山之作”、“真正的阅读经典。”
接下来,本文就对这本书中所讲的四种阅读方法做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有用:
第一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
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
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我们之所以使用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的特点,在于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阅读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比如他可能要用15分钟读完一本书,或者是用同样时间看完两倍厚的书。
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略读或预读。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通常是很短,所以有时很难掌握一本书的所有重点。
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这笔交易通常是很划得来的。
如果基础阅读所问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那么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者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用检视阅读,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大多数人即使是许多优秀的阅读者都忽略了检视阅读的价值。他们打开一本书,从第一页开始读起,孜孜不倦,甚至连目录都不看一眼,因此,他们在只需要粗浅翻阅一本书的时候,却拿出了仔细阅读理解一本书的时间,这就加重了阅读的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做的就是先通览整本书,或是如有人说的粗读一样,略读和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层次,你脑中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
用这种快速浏览的方式来阅读一本书,就像是一个打谷的过程,能帮助你从糟糠中过滤出真正营养的谷核。当你浏览过后,你可能会发现,这本书仅仅只是对你目前有用而已,这本书的价值不过如此而已!但至少你知道作者重要的主张是什么了,或是他到底写的是怎样的一本书,因此,你花在阅读这本书上的时间绝对没有浪费。
检视阅读分为两个层次: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阅读和粗读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去着手:
1、先看书名,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要很快的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接下来,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前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要快速浏览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完成这四个步骤,你对一本书已经有足够的了解,足够帮你做出判断,是要更仔细的读这本书,还是根本不用读下去了。
5、从目录中挑几个重点篇章来看
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至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的阅读这些说明。**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读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
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信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最后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视的。
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侦探,在寻找一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随时保持敏感,就很容易让一切状况清楚。你会很惊讶的发现自己节省了更多时间,高兴自己掌握了更多重点,然后轻松的发现,原来阅读是比想象中还要简单的一件事儿。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时,从头到尾先略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阅或思索。
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是要去注意那些我们不懂的地方,我们被教导说碰到生字就去查字典,我们被教导说读到一些不明白的隐喻或论说,就去查百科全书或其他相关资料,以获得帮助,但是如果时候不到就做这些事儿,却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
譬如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会获得极大的快乐,但是现在的高中生被逼着要一幕一幕的念,一个生字,一个生字的查,一个学者注脚接一个注脚的读,这种快乐就被破坏了,结果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读完过莎士比亚的剧本。
所以,与其强迫他们接受这种装模作样的做学问的读法,不如鼓励他们一次读完全剧,然后讨论他们在第一次快速阅读中所获得的东西。
这样他们才算是做好接下来仔细并专心研究这个剧本的准备,因为他们已经有相当的了解,可以准备再学一点新的东西了。
这个规则,也适用于论说性的作品。拿一本经济学的基础来说吧。譬如亚当斯密的经典作品《国富论》。如果你坚持要了解每一页的意义,才肯再往下读,那你一定读不了多少。因为在你努力去了解那些细微的重点时,就会错过整本书中一些非常重要而又易懂的大原则,这本书的主要思想,你也无法真正掌握。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者说优质的阅读,这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
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分析阅读更复杂,更系统化,读者在使用这种阅读法的时候,多少会相当吃力。
分析阅读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必须抓住一本书,一直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的一部分为止。
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培根曾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具体来说,分析阅读应遵循以下五个规则
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也就是说,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种类型的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
2、找出这本书的骨架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自己的一套骨架(即全书的组织架构),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首要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3、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就是说你要尽量简短的概括出整本书的内容是什么。
4、将书中的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按照顺序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接着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5、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通常,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要回答,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针对同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的方法,当完成阅读之后,可以有效的形成框架性思考,非常利于将实用性书籍中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来。
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对于阅读者来说要求也非常多,就算他阅读的是一本很简单,很容易懂的书,也是一样。
也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主题阅读,如比较阅读。
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里,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
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有提到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阅读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
具体来说,主题阅读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步骤一:找到相关的章节
在你已经确定哪些书是相关的之后,主题阅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把这些书整体检视阅读一遍,找出书中与你的主题极为相关的章节。
步骤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在主题阅读中,这可能是最困难的一个步骤。即强迫作者使用你的语言。
也就是说,主题阅读其实是一种大量的翻译工作。不同的是,我们并不是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是要将一种共通的词汇加诸在许多作者身上,无论他们所使用的是不是相同的语言习惯,或是不是关心我们想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将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将许多作者的观点统一在我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内。
步骤三:厘清问题
第二步,列出那些我们最初进行主题阅读时想要搞清楚的问题,然后让那些同一主题下不同书籍的作者来回答。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作者都用同一种方式来回答我们的问题。因为每个作者都不相同,所以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给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进入下一个步骤。
步骤四:界定议题
如果经过大量的主题阅读,所有的作者提供的答案只有正反两面的意见,那么这个问题算是简单的问题。
但是通常,对一个问题会有超过两种以上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找出不同意见彼此之间的关联,再根据作者的观点来分类。
许多作者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就会形成对一个主题的争议。这时主题阅读的读者就要将所有争议的前后关系整理清楚。
厘清争议,同时将相关议题整理出来之后,我们就要进入主题阅读的最后一个步骤——分析讨论。
步骤五:分析讨论
对进行主题阅读的读者而言,对所有同类书籍中出现的不同观点,要尽量保持中立,客观,因为主题阅读的目的就是要面面俱到,自己并不预设立场。
换句话说,主题阅读的目的,并不是给阅读过程中发展出来的问题提供最终答案,也不会是给这次主题阅读开始时的问题提供最终解答,而是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声音和立场,并将这些观点都纳入到自己的系统框架之中。
这样,你对一个主题的研究,就可以做到深入而又全面了。
写在最后:书籍的金字塔
人类社会中的书籍,就像一座金字塔。
第一类书籍,也是数量最庞大的一类书,是作为娱乐消遣或接收资讯用的。娱乐的方式有很多种,有趣的资讯也不胜枚举,但是你别想从这类书中学习到任何重要的东西。
事实上,你根本用不着对这些书做分析,阅读扫描一下就够了。
第二种类型的书籍是可以让你学习的书——学习如何阅读,如何生活,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书籍,合乎这样的标准。这些书是作者的精心杰作,书中所谈论的,也是人类永远感兴趣,也具有特殊洞察力的主题。这些书可能不会超过几千本,对读者的要求却很苛刻,值得做一次分析阅读。如果你的技巧很熟练了,好好的阅读过一次,你就能获得所有要获得的主要概念了。
在几千本这样的书里,还有更少的一些书,很可能不到一百种——是你读得再通,也不可能穷其究竟的。
重点是,你该自己去找出对你有特殊价值的书来,这样的书能教你很多关于阅读与生命的价值,这样的书你会想一读再读,这也是会帮助你不断成长的书。
有一个很古老的测验,上一个世纪很流行的测验——目的在于帮助你找出对你最有意义的书目。
测验是这样进行的,如果你被警告将在一个无人荒岛度过余生,或至少很长的一段时间,而假设你有时间做一些准备,可以带一些实际有用的物品到岛上还能带十本书去,你会选哪十本?
你开始想的时候会觉得这样想象的情况有点稀奇古怪,不太真实。但其实,继续深入思考,你会发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跟被放逐的荒岛上的人没什么两样,我们面对的都是同样的挑战——如何找出内在的智慧,过更美好的人类生活的挑战。
而好的阅读就可以帮我们做到这一点。
好的阅读,也就是主动的阅读,不只是对阅读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对我们的工作和事业有帮助,更能帮助我们的心智不断成长。
往期热门文章:
当你看不到未来的时候,我希望你可以做好这3件事
《那年花开月正圆》:吴聘,你走了,这部剧还叫我怎么追?
你造吗?其实司命才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最让人心疼的男人
中医学博士告诉你,大米比药好
资深中医爱好者10年养生经验大公开!
揭秘:外地毕业生在北上广的真实现状(广州篇)
普通工薪阶层如何用10年时间实现财务自由?
如何用7年时间实现财务自由?
所谓幸福,就是过自己最想过的生活
网友评论
我特意浏览了一下内容,其实就是多种读书方式,标题典型吸流量不自知,总之很不妥吧。但也没必要太上纲上线,夏虫不可语冰。
或者说碰巧了
2.每个阅读方式都是不同所以一个人习惯一种方式,尝试新的方式会有自我保护机制产生。所以任何东西总会有不接受的部分,评论不喜欢的作者就不要放心上。
3.如果会思维导图可以直接上图,或者直接上草图。有部分喜欢碎片化阅读的人群是没耐心看长篇大论的文章。
4.我个人感觉文章缺少作者自己的实例,比如:用这四种方法自己看种书用哪种好,自己怎么从文中找出骨干…………实例会通俗易懂些还能看到用心。
5.个人觉得:如果是想吸引客流量,这标题完全没问题。如果是想做好品牌,别让文章和标题给人感觉虎头蛇尾。不是说文章不够好,而是这么做会给人有落差。
6.加油,以后多分享好文章😀
顶多是看书。一目十行,看好多书评,
回头再一目十行。 回头觉得这本书有意思,再一目十行。 一本我看了四五遍。懂没懂的,至少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意义。
在简书能看到这么多比我还近视的 第一次
国人的科学方法论 底子还是很差啊
文章不够简介?谁都有进步的空间
感谢书籍的介绍 收下了
读书,一方面确实是为了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生存问题。
但还有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性而为。
你现在用一种理性的规则来试图规定这项可以是随性的行为。
你这样是将其引导为一个什么观念,影响了什么,你应该懂得。
这本什么书出版之前,前人不能说会读书?
什么标题党啊看了讨厌
读书就是一个技巧:带着问题读。
比如阅读《横向领导力》这本书。
问题1:什么是横向领导力?然后找到相关章节阅读,第一个问题解决。
问题2:怎样拥有横向领导力?找到相关章节阅读。
找到答案了,其他的一切,包括精华,全部丢掉。
当代教育往往只在初小阶段强化阅读训练,即书中所指基础阅读,通识教育完成后便戛然而止,所以阅读认知大多停留在检视阅读阶段。
许多读者实际上只是在消遣阅读,主题阅读由于须具备专业知识及深度思考更是被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