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经常有人说,现代人作诗比不了古人,甚至鲁迅先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诗,发展到唐朝的时候,公认达到了顶峰。除了诗歌发展的本来规律以外,唐朝考进士,必须考诗赋,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还有人说,唐朝人考进士比今天考清华北大还难。无论作诗,还是考试,今天的人,真的不如古人吗?
一、唐朝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
终唐之世计289年,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到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贡举进士为266次。唐代约计有50万人次参加过进士科考试,录取进士总数约在7000人(有6688、6637等几种记录)以内。
唐朝科举名目众多,主要是进士和明经,另外还有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唐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可见进士及第之难。
根据杜佑《通典·选举三》记载:
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平均到每年有大约1800人参加进士科考试,平均每年有23人进士及第,录取率的确只有1.3%左右。
但是唐诗,与进士有什么关系呢?
二、唐诗与进士
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分析唐诗之所以好的原因时说:
唐人未有不能诗者; 能之矣,亦未有不工者; 至李、杜极 矣。后有作者,蔑以加矣。而晚唐诸子,虽乏二子之雄浑,然 “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犹有《国风》、《小雅》之遗 音。无他,专门以诗赋取士而已。 (杨万里 《诚斋集》卷八四 《周子益训蒙省题 诗序》)
杨万里认为,唐朝“专门以诗赋取士”是主要原因。
唐朝最早科举,主要以明经为主,在唐高宗时期,有人提出,明经科主要考记忆能力,看不出考生的创作能力,因此建议增加诗赋的考试,这种考试就是进士科。
中唐大诗人元稹就是明经出身,而进士出身的诗人也多不胜数:王维、王昌龄、韩愈、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杜牧、张九龄、顾况........还有屡次参加考试名落孙山的大诗人,如杜甫、孟浩然等。
杜佑《通典·选举五》中提到
夫才智因习就,固然之理。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
诗赋,即律诗和律赋。律诗,起源于南北朝的永明体,到了南北朝后期和隋朝初唐,平仄、押韵、对仗已经很普遍地用到了律诗的创作中。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开始大量创作格律诗,粘连的规则也规则渐趋完善。于是在进士科的考试中,格律诗成为了主流。
进士科考的律诗多以五言六韵的排律为主,例如居易在贞元十六年(800)省试的试帖诗《玉水记方流诗》:
良璞含章久,寒泉彻底幽。矩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
凌乱波纹异,萦回水性柔。似风摇浅濑,疑月落清流。
潜颍应傍达,藏真岂上浮。玉人如不见,沦弃即千秋。
正因为进士科的重要性,所以诗人更加注意律诗的创作与学习,所以杨万里才说“唐人未有不能诗者”的原因:“无他,专门以诗赋取士而已。”
三、今人作诗不如古人吗?
常有人说,现代人作诗(专指旧体诗)不如古人。那么是人的原因吗?
今天老街恰好看到一篇2021年的山东高考数据,拿来和唐朝进士的录取率来比较一下。
2021年,山东省夏季高考有考生63万人,本科录取了27万人。这个录取率远远高于唐朝进士1.3%的录取率。但是,和最优秀的高考学生相比如何呢?
清华北大在山东2021夏季高考中,录取了140人,占比仅仅0.02%。 由此看来,从山东考入清华北大,比唐朝进士及第几乎要难上50倍。
据统计,2021年985大学在山东的招录总人数大约为1万人,约占比1.58%, 这和唐朝进士录取率差不太多。
也就是说,按照录取率来看,考上985的学生,在唐朝差不多能考上进士。
那么为什么,总有人说,今人作诗不如古人呢?其实今人未必不如唐人。
只不过古代的读书人,在四海晏清的和平时期,若想出人头地,几乎只有华山一条路,就是参加科举做官。 而唐朝开始,很长的时间内,科举都要考诗赋。即使后来科举中的诗赋中断一段时期,作诗始终是判断读书人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例如大诗人杜甫的梦想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惜他”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最终也没有进士及第,只是靠献赋作了一个小官。而大诗人李白,虽然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壮志,可惜不是科举出身,最终也没有在仕途上有所施展。
古人几乎把作诗当作事业,而现代人作诗,只是众多爱好中并不重要的一个。
结束语
今人作诗不如古人,主要是时代进步了。如今学生学习的知识更为广博,而且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理科,另外,大部分文科的学生也不需要学习精通诗赋的创作。
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依靠诗赋筛选人才的方式已经过时。假如高考还考作旧体诗,考公务员还考作诗赋。相信每年考入大学的几百万份试卷中,大江南北的大学课堂上,也会出现不少优秀的诗作,而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更多优秀的诗人出现。
至少,录取率比进士难上50倍的清北学生中,也会出现李杜王孟这样的巨擘。
只能说,不是今人不如古人,而是时代不同了。
@老街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