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的。它与其说是供人行走的,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卡夫卡
6月3日,我坐在上海金融中心的大楼里,参加澎湃“数据创作者大会”。大厅华丽、吊灯闪耀、茶歇精美,每个中场休息我都暗搓搓地想去和窗外边的东方明珠合个影。在要上台去领奖学金之前,我准备去卫生间补个口红,却突然被一个女孩从后边泼了一裙子的酸奶,用10分钟的时间完成洗裙子、擦干(包括用纸和抖动甩干)、补妆的全过程,还算气定神闲地完成了当天的任务。
6月3日,还是卡夫卡去世的日子。有一搭没一搭听讲座的时候,我刷到了上面这句话,一下子被触到动——数据新闻,对我来说是这样一条道路吗?
23号数据新闻大赛结果出炉以后,觉得终于可以和项目、和数据新闻说个暂时的告别。单从结果来看,其实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一旦让我回忆整个学期投入的辛苦、几个月来的焦虑迷茫,还有比赛中种种看得懂、看不懂的操作,释怀远远胜过喜悦。
比赛是一种很好的驱动激励,支撑我们一群大三下老狗,弃置未来的升学安排,不眠不休地写代码。但是不专业的评审、不明朗的赛制,大大挫伤了作品的新闻性。“不要说中国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国外差距多大,最后要点出,未来前景是好的”,“反正评委老师又不懂数据分析,你说的天花乱坠,他们也听不出来”,“把我们用的软件都罗列上去,越多越好”,这样的想法伴随着我们的操作和答辩。比赛组委会代表着权威传统的衡量标准,我们需要适应政治正确的话语体系,要用繁杂炫酷的新技术冲击和震撼传统的旧手段、旧思想。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数据新闻这个舶来品进入中国后的一种表现,当然没什么不对。
听说好几位学界老师都表示,中国传媒大学的数据新闻专业建设前几年不声不响的,今年突然就表现突出。这个说法其实很奇怪,首先,有了大一大二的一定积累,培养计划的第三年学生们有了成果是很合理的。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一年跟着佳昕、王喆姐,终于从0开始做一项完整的数据新闻项目,成长和收获的确是非常巨大的。从确定选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采访、写作文案、写代码、谋篇布局到不断地精细美化,文案和压缩包的命名从1.0一直到13.0(不完全估计)。那些熬过的夜啊,堪比开学军训,迅速升华了我们几个的友情。血泪史已经在pre里分享了,在这一篇语调比较丧的blog里,我想说说我个人的困惑和不足。
我负责最多的是数据收集、采写和代码。在数据收集上,只能说我们把可以获得的资源用到了极致,知网本身的选录机制并不明确,八大学科分类也并不符合一般学位分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甚至还有一些我们肉眼可见的错误。尽管我们前期真的花了很多时间想要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但无奈技术和能力的欠缺。我想这也是大多数据新闻面临的最大困难,未来除了需要更公开透明的数据来源,也等待着更专业的数据和工具供应商,补充公共数据的不足并进行深加工。
第二个困惑是在采写文案上。说来惭愧,新闻学院的老师一直在强调我们是“懂数据的新闻人”,但至少我是不敢承认自己是个新闻人的(当然也不敢说自己很懂数据了)。自从离开了院报,我已经很久没有进行过新闻采访写作了。困惑之一是文案的流畅度和深度并没有预期的高,尤其和擅长深度报道、切中社会时弊的人大学子相比,采访的学生和老师对现象的解释并不充分;困惑之二是整个报道的谋篇布局,也就是文案和图表的结合。困惑一的一部分原因是删减了很多文字,为了控制好整篇报道的长度以及和图表更好呼应。但更主要的是,我对一篇长篇报道的把控能力还是欠缺。过去,我只要考虑插图、视频放在哪里,图片的观赏价值一般高于信息价值,而视频还有读者不打开的可能。但是图表承载的信息量很大,基于数据新闻的特性,读者对它的关注甚至会超过文字。这时候,文字段落、图表标题、图表内的文字,以及因为我们采用了滚动效果带来的滚动框文字,它们的排布任务一下子就很大。
我个人的总结是,减少图表上的文字,以最简练的标题进行总结,解释性话语放在文字段落里,但是要改成平实的口头语;图表前的段落一般是引入话题,可以用问句结尾,图表后的文字补充、解释信息,引用或统计方法可以用尾注的方式,尽量不在行文里增加阅读难度;另外多分段、采用加粗高亮也是降低阅读难度的办法。
但是这又带来另一个困惑,我觉得公众阅读长文字的耐心和能力真的在下降,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果我点击进去之前知道这是一篇专题报道,我会暗示自己静下心来阅读文字;但我知道这是一篇数据新闻时,我在手指滑动过程中,会潜意识期待图表、略读文字。我们班之前讨论过国人读图能力较低的问题,比起培养公众读懂复杂图表的能力,也许更合理、更符合未来数据新闻发展方向的,应该是培养公众读懂长篇分析类报道的综合能力。
我似乎跟挺多人说过,我将来不想再学数据新闻了。但是最近在写未来规划的时候,我发现我并不明确知道究竟想要学什么。有人跟我说,数据新闻是我们身上最大的招牌,升学的时候别人很看重这一前沿的标签;有人惊讶于我班同学频繁拿奖的朋友圈,不停地跟我说有多羡慕我们。熬过了刷夜和工作坊,回头看看,有些苦是没有白吃的。
我之前设想过财经新闻、国际新闻等方向,但是有位恩师和我说过,这些是新闻学的下行分支,研究生期间需要的是更高层深入的视角和补充,所以你宁愿直接去学金融、政治。这也可以解释澎湃大会、16号那天来分享的很多业界老师,在工作了几年后转到更专业的垂直领域或继续求学。我不同意新闻无学,但是我有的时候觉得新闻学真的是一门方法论,缺乏了一点世界观、价值观的指引(或者说新闻学的各种价值理念太自相矛盾了)。
然而,数据新闻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世界观。它的客观要求就是我们要懂得数据、有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可视化呈现。同时,数据本身给新闻报道增加了一些世界观的指引,它要求我们精确客观,以历史的、联系的、比较的等等各种眼光去报道事件;新闻本身又给数据增加了人文情感和道德价值判断,不再是冰冷的和我们毫无关系的1234。
国内并没有直接的数据新闻硕士专业,但是我看到,数据分析、软件学习等课程是在不断进入新闻类院校的。在数据新闻的周围,还有很多诸如智库、分析公司等依靠数据来进行叙事或预测的选择。《纽约时报》数据新闻编辑Amanda Cox说过,当你不再区分数据新闻和新闻的区别时,数据新闻就成功了。Sooner or later,数据新闻不再被看做高高在上的绳索,而是贴近地面的道路时,大家也就没有那么容易被绊倒了。
哎,想要和数据新闻说个暂时的告别,但我总觉得,无论未来我会选择什么专业、选择什么职业方向,我很快又会和它再相见!
(希望这次不要被审核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