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能够深刻地理解中国父母的焦虑。在应试教育机制下,我们不自觉地希望孩子能够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同时性格乐观开朗、内心强大,能够享受幸福的人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在极大的学习压力之下,许多孩子失去了童真的快乐,变得脆弱敏感,甚至没有了梦想。而父母在孩子不尽如人意的成绩面前,也失去了耐心。很多父母甚至将自己对孩子的失望、质疑表现在言行之中,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催眠,导致孩子表现越来越差,最终真的成了父母眼中的“坏孩子”。
其实,你的孩子并不像你说的那样。每个孩子身体里都沉睡着无穷的力量。父母的一举一动、一字一句都在引导着这份力量。懂得并且善于通过言行对孩子进行积极催眠的父母,往往能够唤醒孩子身上的这份力量,并且帮助孩子牵引这份力量,掌控这份力量,成就孩子的未来。
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序员,父母给孩子的潜意识写入的是什么,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孩子之间的差距往往是父母之间的差距。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进行着某种暗示,这种暗示将影响他一生的命运。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的左臂是弯曲的,伸不直。他说,左臂是他14岁时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爸爸用木棍打他,他用手臂去挡造成骨折之后留下的后遗症。但是,让他感到最痛的并不是手臂从此就伸不直了,而是他爸爸打他、骂他时所说的话——打死你,怎么生了个你这么没用的废物。即使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这句话、这个声音仍然经常会让他从梦中惊醒。他甚至觉得自己不是爸爸亲生的,活着根本没有什么意思,做个废物算了。
这个年轻人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在中国,有很多父母曾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打骂过自己的孩子。他们都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在语言上对孩子进行的负面暗示才最终使孩子成了他们口中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