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经常有陌生人问我,你是老师吧?我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猜测,他们几乎同样地回答,因为你身上散发一种书香气息。在外人看来,似乎只有老师才会有书香气息。
我一直认为,人的爱好跟从小所处的环境有关。
据父亲讲,爷爷虽然是个农民,不懂得文化的重要性。但是,他经常给孩子们讲古代的故事,绘声绘色,父亲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所以他就喜欢读书。我小时候,父亲教我背唐诗、讲故事,虽然那时候家里没有书,但是偶尔能看到小人书,这就引起了我对书的无限憧憬。我从小就不爱玩儿,幸好家里有广播,填补了看不到书的空白。广播剧、评书、小说、电影……伴随我整个童年、少年、和青少年。那时候就想,这么有趣的东西都是谁写出来的呢?于是,我对作家怀有深深的崇拜。
十七岁那年配眼镜,父亲带我去新华书店,我第一次走进知识的店堂,由于那时学业紧张,无暇顾及课外书,所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想到,八年后,这里竟成为我一生工作的地方。自从上班以后,由于工作的便利,每天我都如醉如痴地读书,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这里,只有我一个人对书感兴趣。如果说环境的熏陶,那么这里的绝大多数员工,他们工作一辈子,多的有四十年,最短的也有二十多年,我居然从未见过他们看过一个字。你绝对想不到,书店的人不知道巴金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蔡文姬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他们是男是女?按照他们的逻辑,这些东西与我何干?影响我挣工资吗?在我的头脑里,一个人,只要你识字,那么多种书,例如养生的、治病的、美容的、饮食的等等,你总会对一种感兴趣。你不可能一辈子守着书,却懒得去翻一次。就像一个人每天都在赌场里,而没有学会赌博;常跟小偷在一起,却不偷窃,也就是说,丝毫没有受到环境的影响,这需要多大的定力!你不得不佩服,目不斜视是如何做到的呢?不读书的人理解不了读书的人,只要不是买专业书,前者一律笑话后者"有病"。是啊,这个社会真是病得不轻啊!这证明一个现象,就是坏的影响好的容易,好的影响坏的很难。
国家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类似这样生活在书堆里都不肯读的现象,岂是提倡就能起作用的?
我爱人也从不读书,就是我这样的书痴也丝毫影响不了他。同样,他打游戏我也从无兴趣。就这样,他玩他的,我看我的,互不影响,应该说我俩的定力都够可以的。爱人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他的父母除了关照他的吃穿,从来没有关注过别的,甚至从没有跟他正常交流过。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这样被带大的,一代传一代。他们除了为生活所迫干活,没有给儿子灌输一点进步的生活理念。至于听广播,讲故事,那更是离他们的生活相当遥远。所以,从小,他除了和别人的孩子疯玩外,再找不到任何爱好。这样的环境不爱读书孤陋寡闻是理所当然的。
随着手机的普遍,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手机控,他们几分钟不看一眼,就像丢东西一样难受。什么搞笑段子、抖音等等开心伴随每一天。老师鼓励学生阅读,有的孩子想读书,可家长说,小孩子懂什么?孩子被动的无知。有的家长强迫孩子读书,可孩子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们埋怨孩子,其实,这能是孩子的错吗?首先问问自己,你爱读书还是爱看手机和电视?不管你爱什么,孩子都会效仿你。你什么样,他就什么样。有的家长以为读几本课外书孩子就能受益,我说,这是幻想,读书是一件长期的事、终生的事。不爱读书的家长,不会给孩子选书,不懂得读书的重要性,即使买书也是被迫的。
据我了解,买书的人多半都是有功利目的。即不买不行,而那些所谓的闲书,很少有人问津。一次,有两个女人,要买关于提升自己的书,我很惊讶也很佩服,因为还从没有人主动要提升自己,这让我对她们刮目相看。有一对夫妇,两人都爱看书,家中藏书甚丰,夫妻俩每天没事就读书,从不看电视,孩子从小也学着他们,小小年纪就看了上千本书。这是无形的影响,而不是被动的说教。读书,不会改变你的地位,但往低了说,起码不至于让生活无聊琐屑。
从小的环境至关重要,否则怎么会有孟母三迁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