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16338/21ac8c543d613d5b.jpg)
昨天,给本市文联主办的《牡丹》杂志投稿,并阅读了该杂志同名公众号几位当地作家的采访。意识到我与他们之间的差距很大。
有一位叫陈昊飞的人(网名叫“青梅煮酒”)不小心当了作家,他41岁买断工龄打工,46岁辞职当作家,今年3月出版历经8年多创作,近500万字的《太平洋战争》十卷。
据说,他从小爱看书,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后并入武汉大学)后泡图书馆大量阅读成了他的常态,而学应用数学专业的他偏偏对历史、军事类书籍很感兴趣。
毕业后他分配到洛玻集团,当过中学老师、车间技术员,办公室搞行政,并成长为一名年轻的分公司一把手。2011年,41岁的他因工厂分流买断工龄,赴海南打工。
这是位有写作天赋的人,他说:“写作纯粹为了打发时间,2015年适逢抗战胜利70周年,我脑中便把了解的二战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过了一遍。”便从这块入手,开始在“天涯社区”上发表文章。一开始只是随手写写发个帖子,压根没料到会受到广泛关注。看着大量的跟帖和读者评价,陈昊飞有了小小的成就感,也成为他续更的动力。“每晚基本在10点以后写作,写到凌晨一两点睡觉,产量不高,一次两三千字,两晚一更新。”陈昊飞没想到,3个月后,多家出版社找上门来。
“一开始我以为人家是骗子,随便说说的。”陈昊飞笑言,直到有出版社的编辑飞来见他,还带主编亲自来访,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真的可以“当从来没想过的职业作家”。
2016年回洛后,他潜心写作,很少出门。2017年,他的书出了三卷后,有几天突然占据当当、京东等网站的热销排行榜前列,陈昊飞心生纳闷。直到朋友告知他才知道,教育界名人、博主张雪峰在湖南卫视一档栏目推荐了他的《太平洋战争》。
他在张雪峰的微博下留言感谢,对方看到后回复:“你就是‘青梅煮酒’?真的假的?大哥,我可找到你了!我要去洛阳见你!”
2018年,张雪峰在自己制作的视频中再次推荐了陈昊飞的书,并夸其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行文相似,引人入胜。“这实在过誉,我可不好意思。”陈昊飞说。后来,张雪峰来洛阳举办高考志愿讲座,两人如愿见面,吃饭喝酒,相谈甚欢。
陈昊飞很低调,既不爱宣传自己,又“懒得”社交和参加各种组织、活动等。朋友满怀期待地问他是哪一级作家协会会员,他摇了摇头。“签约的出版社鼓励我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们觉得没问题,但我有问题。”陈昊飞说,个人追求不同,对他来说,安心读书、写书就是最好的人生状态。
在《东京审判》的末尾,标着590册参考书目,陈昊飞说,为了写《太平洋战争》,他读的相关书籍不下700本。
辞职前,他有几个月要赴公司的非洲工程处理事务,行李箱里带的都是书;如今在他家里,靠墙放的全是书,什么书放在什么位置,什么内容在哪一页,他随手就能翻到,有的书被他看得残缺不全。接下来,他要完成当年不够熟悉的“欧洲战场”,正在查阅资料,酝酿故事,预计又要出十卷。
几年来,鲜有人知道,陈昊飞是一个写出这种大部头的作家。
看后,忍不住把他的故事告诉更多的读者,觉得自己虚度了光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