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聊三国127
秋风五丈原17
原创/似此星辰同昨日
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其实也是对魏延、吴懿阳溪之战的响应。
这一次,诸葛亮是直接,进攻魏国雍州辖区内的“陇右五郡”——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安定五郡。
又因为与蜀汉控制的武都郡接壤,因而是曹魏防御的重心。而这五郡当中,占最重要地位的是西县和上邽。
西县(治所在今甘肃礼县盐官镇)是曹魏的边境地带和防御前沿,魏军在此筑有要塞“祁山堡”。上邽城(今天水市城区)则扼控着关陇大道和陈仓狭道(通往关中陈仓),是魏军必守的要地。
明年,诸葛亮寇天水,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祁山。——《晋书·宣帝纪》。
祁山堡只是一个前哨,却没有多少兵马。兵马肯定不会太多,但是也不会太少。十则围之,诸葛亮分出一部分兵马围困祁山堡,大军向上邽逼近。也说明祁山堡的兵马不会太多,既然是围,蜀汉至少也会有五倍的兵马围困祁山堡。
也只有这样,即使曹魏祁山堡里面,粮草物资充足,也只能防守。即使是能够突围,也不会对大军有威胁。
蜀汉军队没有在祁山堡和曹魏纠缠,不久,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军队的主力,与魏延、吴懿的部队会合,一起逼近到上邽城下。
魏军本来就吃了败仗,现在诸葛亮又率领大军来了。寡不敌众,曹魏的军队,也只能在上邽城中固守待援。
诸葛亮这一次没有再分兵,四处攻城。而是集中兵力,准备夺取上邽城。但是,上邽城里面的曹魏的军队也不少,强行攻打,蜀汉的军队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为了减少损失,诸葛亮采取了一个行动,“芟上邽之麦”。
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文。
史书原文中的用词,用的是“芟、刈”的字眼——“芟”(shān)本义是铲除草。“刈”(yì)本义是割草。
演义里面说,割麦充做自己军队的粮草,也是没有问题的。最重要的还是,诸葛亮这样的行为,等于破坏了曹魏的后勤补给。
别忘了,军队里面,除了人,还有牲畜,也需要草料。尽管小麦还没熟,但是,麦穗也是一种精粮。没有粮食的情况下,人吃也不是不行。再干瘪的麦子,也是粮食。
诸葛亮这种做法,既补充了自己的物资,也捏住了上邽城里面,曹魏军队的命脉。如果没有援军,再没有粮草,城池是守不住的。(别和红时代比,没有可比性。)
不论诸葛亮做的对不对,军事重镇,百姓也是有守土的责任的。同时,按照曹魏的政策,这些麦田,军屯更多。诸葛亮破坏起来,更没有心理负担。一些极端的手段,不用不代表诸葛亮不知道。一些底线,某种坚持,恐怕也是诸葛亮能够名流千古的原因。
司马懿、张郃来得再慢一点儿,不单陇右的麦子被诸葛亮给破坏了,上邽城恐怕也会丢失的。
2024年08月
——星辰相伴,自由随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