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毕生都在努力使自己相信其存在不是荒谬的。而人最迷人的方面之一就是,我们有把自己视为善良、理性的人的动机——以及这种需要是如何引导我们从事既不善良也不理性的行为。——《社会性动物》
大家好,根据小伙伴们的反馈,小伙伴们感觉之前的两篇分享类似于一本书的重点内容,而不是真正的读书笔记。那么今天开始,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我将改变把一本书从头到尾都分享的办法,而是选择其中一些有趣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分享给各位。
首先,先来了解下我们普遍的两个心理:
第一个心理是是认知失调即当人们在同一时候有着两种互相矛盾的认知(可以是看法/情绪/信仰/行为),这两种认知打架,从而陷入很紧张的心理冲突的状态。
这是如此之难以承受,之后人们就会放弃或者改变其中一种认知,来消除这种冲突感。
举个例子就是,我们感觉吸烟很爽,但电视上又告诉我们“吸引致癌”,那么此时,我们内心出现了“矛盾”,而“矛盾”便会感到“难受”,那么我们便只能通过两条不同的道路来解决认知失调,使得矛盾减少。
第一,戒烟。第二,麻痹自己说“吸烟其实不致癌”。
第二个心理:我们人类不试图确保自己正确,而只是试图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聪明、正直、可靠)。
我们往往希望自己是“正确"的.这里的关键是我们对“正确”的定义:
正确有两种:一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一种是我们内心认为的“正确”,但这也许与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不同,甚至矛盾!这里的“正确”是属于后者。
那么今天,我们将从这两个角度对“打卡读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对“打卡读书”做个简单的解释,即一群人为了逼自己不断读书这个目标,约定每天互相监督,读书后再微信群打卡。
那么我们刚刚开始进行读书打卡时,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矛盾心理:
第一,我内心认可读书是有意义的!
第二,当真正拿起书本的时候便会觉得很烦,没有刷知乎、微博来得有快感。
那么此时有两种人,第一种人便会以天生的超强意志力坚持下去,但第二种人便会逐渐做不到每日读书打卡,而生活中往往大部分人是属于后者!
那么在第二种人心里,上面所讲的第二个原理开始发挥影响,即我们之前明明做出严肃的承诺,但随后又不能如约履行,那么他那“我自己是个坚强的有自制力的人”这样一种自我概念,便会受到威胁!
我们的内心很难受,读书的意义与不适感开始“打架”这个时候,认知失调便开始出现。怎么办?那既然我们真的坚持不下去读书,我们只能做出另外的一个选择,那就干脆把“读书的意义‘’降低,这样心中读书是有意义的和我觉得坚持读书很烦中的“差距”便会减少,矛盾便会消失。
这样通过麻痹自己,降低“读书的意义”,我们的认知失调变消失了,同时,心中的自我概念(我自己是个坚强的有自制力的人)也得到了保护!
其实不是我不是个坚强的有自制力的人,而是读书的意义没有那么重要嘛!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我仍然是个有自制力的人!——生活中的大部分人
你看,你又开始骗你自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