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里写忠贞爱情的篇什不计其数,名句亦多。不过,欣赏解读所得的究竟是否作者原意那就不知道了。当然,话说回来,解读理会那是很个性很私人的事儿,各回各家,各解各味。不能说理解与原作者的初衷相乖离就一定错。文学嘛,又不是数理化,倘然答案只具唯一性,那不啻一场灾难。
下面是唐代诗人元稹《离思 之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其中前两句的意思是: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和无边无际,就不会再被那些湾泊溪流所吸引了,后者远远达不到前者的辉煌壮丽呀。陶醉过巫山云雾的梦幻瑰丽,别处的山水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因为前者出现出的美已臻极限。
诗是元稹怀念已故妻子韦丛的。太子少保(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全国政协委员的地位)韦夏卿的小女儿,二十岁的韦丛下嫁给二十四岁的诗人元稹。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考,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婚后的韦丛也勤俭持家,勤俭持家,任劳任怨,丝毫没有大小姐的脾气,和元稹的生活不宽裕甚至有点窘迫,可韦丛却一点不在乎,俩人的小日子过得嘎嘎的,温馨甜蜜。可惜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韦丛因病去世了,年仅二十七岁。此时的三十一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包括《离思五首》在内的一系列悼亡诗。
可以说,前两句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和刻骨之痛心。笔者隐隐觉得,不论你是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还是一位研究专家,再要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诗词曲赋里找到胜之一筹的诗句,不敢说不可能,但最起码找到不易。
回到原诗的末两句:“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嘛意思呢?你去之后的我,一个名声在外的诗人,一个曾经升职宰相也曾经四次遭贬的朝廷官员,从政耽诗之余,虽常在花丛里穿行,却没有心思欣赏妖妖艳艳的花朵,临时敷衍肯定是有,只事过境迁便忘却脑后,比起对亡妻你的铭心与专注,那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其中的原因一半是因为自己的修炼修为,自我约束,另外一半是因你的美丽贤惠温婉可人已至极致,无人超越……所以呢.......这就是一个好女人对男人的再塑造。
元稹“取次花丛懒回顾”的坦白倒是没有着意掩饰。直说吧,在韦丛的前后,元稹的身畔一直都不缺女人。元稹的第一位心上人是一个叫双文的姑娘,也是姨表妹,两人间的交往后来被元稹演绎为《莺莺传》,元代王实甫的据此改编为《西厢记》。其次,元稹任剑南节度使时(当时韦丛尚健在),“虚度东川好时节,酒楼元被蜀儿眠”,此“蜀儿”谁呢?乃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再后是纳了个叫安仙嫔妾,此妾一口气给元稹生了三个孩子后也去世了。再后来就是与另一位女诗人刘采春,“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元稹《赠刘采春》)。你判断吧,二人之间嘛关系。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正值青壮年且才华横溢的帅男,你总不能要求其妻子一死就得跟着一直独身下去吧。
相比较而言,笔者个人更喜欢元稹《离思五首》里的第一首: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大意为:很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化妆前妻子,钗环插在有些散乱发丛中,这是一种自然亲切,真实直露的美。不一会儿妻子化妆打扮妥当,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被金色的阳光镀上了一层曼妙的梦幻般的红晕,又仿佛开春后的一朵红花即将苏醒绽放。
好了。小文即将结束,来个豹为“豹尾”——如果笔者天然生身为女,有幸与元稹同时,且有几分姿色,一点才情,还有相遇可能的话,哈哈,俺小妮子也会主动撩其人一把,即便做不成继妻,暧昧一阵子也行。图嘛?得赠几首诗呀,这是极可能的事儿。漫目元稹诗笔,赠给“心上人”的作品占比可观,凡与其相遇的女子皆可称为灵感之源。奴家倘能满足所愿,岂非妙事一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