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书录音已经成了生活中的爱好和习惯。翻看一下在喜马拉雅上读的第一本书是《病由心灭》,录的时间是去年四月份,到现在四月份,正好是一年的时间了。
在这一年自学的时间里,不间断地输入与输出,感觉还是受益良多的。
读书录音的初衷是想通过音频的方式把文字传递出去,多一种传播渠道。
因为我自己在生活中就有听书的习惯。如今人们的生活也常常离不开视频和音频的学习,但是由于我们的眼睛整天都在看东西,总有酸疼的时候,所以可以切换一下感官学习模式,用听的方式。
好的声音是有感染力的,它同好文字一样有治愈心灵的力量,有时让人豁然开朗,有时会让人陷入深思,有时也会让人泪流满面。
在自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摸索到了一些发声的技巧,气息的转换,虽然是有限的,但是喜人的是找到了自己声音的风格,大体上是属于田园音,偶尔也是溪谷音。
据说一个人的声音与性格是相关联的,当摸索到自己的声音是田园音时,感觉确实与性格和内心的状态有相吻之处,对治愈类,励志类,情感类,生活类的,哲理类的,有质感类的作品都比较适合,而事实上,我的文字风格有类似的倾向。
原来,通过声音和文字,人们也能认识自己,找到自己。
记得在刚开始录音的时候,只是用一张嘴巴照着念,气息和内在的情感是没有打开的,读完的作品连自己都不想听,就像以前写完文章,自己都不敢看。不过那时候只是想把它读下来,坚持给读完,因为如果一个人对什么事情一开始就很追求完美的话,就容易止步不前。
后来,就是一路读,读着读着,慢慢地就悟到了些技巧,比如,这样发声可能更好,那样换气可能更舒畅,于是就有了一些改变。
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首先要有自学的决心和悟性,很多问题可以在自己的摸索中找到窍门,在遇到某个瓶颈里,实在过不去时,再找专业的人点拨一下,瞬间会有醍醐灌顶之感。在这之前,走的每一步几乎都是有用的。
声音与一个人的身心状态是紧密相关的,在声音里能看到气息是否足,是否稳,本性是否被打开等等。
气息跟呼吸有关,呼吸又与身心的状态有关,很多事情都是环环相扣的,当不足的地方做了调整后,出来的声音也会大不一样。
所以,有时候会感觉到,学习改变声音也是在调整性格。
声音和文字都是表达方式,如果表达地好,便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给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很多便利,因此需要通过磨练来让它们更加有效。
渡人先渡己,且不论这些文字和声音在外界收到多少效果,起码首先是自己的声音作品自己愿意听,自己写的文章自己愿意看,并在这个过程获得自愈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