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定位“社交+学习”,喊出“开挂从这里 开始”的学习软件,里面可以学习计时、统计学习数据、总结学习日记、和同们知识互动、加入契约群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更新以后的这个APP显然想走“教育+社交”的路子,贴合短视频大潮,加入了学习vlog栏目,主⻚自动播放的学习vlog视频内容有旅游的、弹琴的、做饭的、跳舞的居然还有减肥的!显然成了一个娱乐属性更强的社交软件,逐渐偏离了初心。
“+社交”到“社交+”的教育类app开发模式如何进行?当下一款社交属性不显著的软件就无法存活了吗?知识类APP的开发避免不了“+社交”大趋势的话,那么与社交属性结合的边界究竟在哪?
一、过度社交成原罪 教育类APP开发更应该避免“社交”属性对“教育”属性的僭越
1、趣缘缔结下的正能量社区:创新性“学习+社交”产品模式
教育+社交”的产品开发,教育对社交媒体的利用,可以充分发挥社交媒体优势,有效的将同样处于知识焦虑中的群体链接在一起,搭建一个因共同兴趣而聚集在一起的学习社区,传达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正能量学习理念。同时提供给他们交流互动的空间,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抓住了这一痛点,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孤身一人,“线上自习室”“好友学习提醒”等功能,不仅提供了一种缺席的在场—远程的陪伴,而且还可以促进互相的监督。
如市面上的“微信读书”“B站”“timing”“TED演讲”等等。
2、社交疲软大趋势:教育应用开发最不应该让社交属性僭越教育属性
“教育+互联网”更应该早早预见过分强调社交而对教育初心的偏移,过分强调分享和交流而忽视了学习、效率、自我提升这些本质价值,教育行业在互联网发展下半场应当尽早思考用户诉求,以及教育本位的发展模式,探索对用户有价值和积极意义的内容,为逃离社交软件处于知识焦虑中的用户们提供一个充满知识和内容的补给站也许是一块奶酪。
二、教育类APP开发思路深入 技术应当全面服务于教育本位
1、打造方便快捷的信息过滤器和资源聚合器
与各大教育资源平台搭建合作,挖掘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加强监管机制,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并引入算法机制人机协同过滤机制,集中整治欺诈、低俗、劣质等不良内容,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学习空间。
2、专业细分下的交流与合作场所
设立加标签模式,可以便捷聚集领域细分化的学习团体,促进知识讨论与交流,监督学习进度,互补一下扫清知识盲区,促进知识的消化吸收,提高了效率的同时满足用户社交需求。同时标签设置也可以有效的区隔不同需求的用户,帮助用户过滤掉大量无关信息,致力于提高学习效率。
3、教育+人工智能:个性化教育服务
人工智能势头正猛的趋势下,“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行业也必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服务于教育行业,例如,使用算法机制做全面的用户画像,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打造个性化的教学场景,利用人机协同机制帮用户规划学习任务和进度,利用传感器技术促进用户注意力集中和提高效率等等,都是可以尝试的增长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