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在讨论并处理重要的问题与决定的会议上,会用到一个权杖——“发言权杖”,发言权杖代表着话语权,只有持有发言权杖的人才能发言,其他人必须保持安静。想获得权杖的方式只有认真倾听持杖人的发言,并能够充分的重复持杖人的所有观点。当持杖人认为你确实理解并记住了自己的发言,才会将发言权杖的权利进行交接,由新的持杖人继续表达自己的看法。
发言权杖:其本质是沟通与倾听的艺术,是确保沟通有效性的方法,核心理念是同理心与尊重。
在我们日常沟通中,我们经常会犯一些错误,我们很容易把“听”当成“倾听”,把“听到”当成“理解”,因为我们还是常常站在自己的立场,我们的潜意识一直在提醒我们自己:“我是对的”,而要改变这样的思维定势,我们需要做非常多的刻意练习。
倾听:不仅是一种态度(尊重),更要求我们可以真正静下心来感受对方的情绪;
控制:控制自己想表达自己观念或想法的欲望,在真正理解对方之前,以对方的角度去做沟通和引导;
理解: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明白对方的立场、感受,了解其核心诉求。
同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形式上的“倾听”和“理解”,以我为例: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具有同理心,可以去理解对方的人,在我参与的沟通对话中,正常的场景是这样子的,沟通开始的时候我更多是作为一个聆听者,我在这个阶段更希望听到对方更多的想法,在我自认为得到足够多信息之后我会开始表述我的观点和看法,表达的形式基本格式是这样:
我觉得……
我认为……
我的建议……等等
所有的表述都是“我”作为开始,如果我们讨论的主题,本身就不存在太多的分歧,这样的方式从结果来讲,其实并没有区别,但是如果这个主题本身是有一些分歧或者对抗的情况在,那以“我”的方式来进行沟通,一定会造成一个更明确的对立面的形成,这不利于沟通的效率和结果的达成,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试着把所有开头的“我”改成“你”,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弱化对立的存在,同时也可以增加沟通双方的认同感。
我们今天谈论的这个主题,更多的是在态度和认知层面,它并不包含理解能力的差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他是一个正常人,当他和他的老板,或者某一个行业的大牛在做沟通的时候,结果上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误差,但是基本上不会存在态度和认知上的问题,而态度的问题核心就是——敬畏心,我们需要保持对世界的基本敬畏之心。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曾国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