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16年3月入职了一家大数据公司做产品经理,算上实习期到现在也不到两年的时间,作为职场新人,原打算在一个行业里面多摸爬滚打一段时间,无奈今年4月结婚以后搬到张江高科,距离原来工作的地方单程要一个半小时,扑腾了一段时间实在坚持不了,于是痛下决心辞职再换工作,面试下来很多家公司,ebay、饿了吗、喜马拉雅、中国平安、Kyligence、B站、微鲸、七牛云……
我最终综合多种因素选择了七牛云这家公司,而面七牛云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十分荣幸的和七牛云的CEO许式伟直接聊了一下,久闻他的很多传奇经历,而原本我觉得他只是比较重视产品经理的岗位,所以只是随便聊聊把把关,但是没想到许总作为一个管理500+员工的CEO,面试一个非高级产品经理的岗位甚至这么久任何一个面试官都要严谨、耐心,从工作细节、思维方法,到对行业的看法,每一个问题都十分切中要害,最后给我提问的环节,我抛出了面试环节很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是:
在XXX公司,您觉得产品经理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是什么?
以下是我简单概括一下许式伟先生的精彩回答:
“我认为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主要分为两大模块:首先就是需求把控层面,第二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就是技术能力。
关于需求层面,你刚才也谈到很多,也已经说的很详细了,从需求的收集、整理、抽象等等,产品经理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用户在一起,去和他们交流,做到真正的懂用户。
但是关于技术能力,可能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产品经理需不需要懂技术?”我觉得好的产品经理一定要懂技术,这个“懂”,分两个层面:
第一,或许你不是需要知道代码怎么写,但是你需要知道这种技术可以做什么事,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可以解决问题的边界在哪里。否则你不知道如何去和工程师沟通,也不知道产品下一步该怎么迭代。
第二,你需要有很强的技术敏感度,你需要主动去看有什么新技术出来了,技术是你的触手,要思考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你做什么事情,可以解决目前行业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其实本质上,人的需求是不变的,但是解决需求的手段是在不断变化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满足需求的手段。就拿“沟通”这个需求来讲,古代人靠的是飞鸽传书,后来有了邮局送信,再后来又发明了电报,互联网诞生以后有了电子邮件,而现代又有了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沟通”的这个需求其实一直都没有变,但是满足这个需求的方式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方便、实时,成本越来越低。
乔布斯作为产品经理,他不是做技术的人,也不懂代码应该怎么写,但是他知道哪些技术可以去用到Iphone里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所以,产品经理做的事情:不只是理解需求,也要做“需求”和“技术”的匹配。工程师懂技术并且有很好的技术敏感度,但是工程师离用户和需求端太远了,在所以产品经理是那个充当这个匹配者的角色。
你要做行业的创新者、领导者,就要在某项技术出来的时候就很快的应用去更好的满足用户的某些需求,如果你不懂技术,你就只能是去做“拷贝者”,等别人把东西做出来以后再去模仿,这样势必很难取得竞争优势。
当然,作为一个懂技术的产品经理,你的沟通方式却不能是技术化的沟通方式,你要去用“业务”的语言去传递产品和企业的价值。很多人说七牛云是一家做云存储的公司——没有人可以感知到云存储是有什么价值。作为产品经理,你要说七牛云是为客户管理海量的数据,结构化数据、日志数据、图片数据、视频数据,并帮助客户从数据中发现、发挥价值,产生有价值的解决方案——这样才是业务化的表达方式。”
我觉得他的回答解答了很多产品经理“需不需要懂技术”这个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产品经理需要有很好的技术敏感度,要主动去了解技术,并知道技术解决的问题和边界是什么。
2)人类的需求大多是不变的,变的满足需求的手段和程度,要做创新的产品,产品经理需要充当“需求-技术”匹配者的角色
3)懂技术,说人话,理解技术以后还是需要从业务和价值的角度去描述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