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丨向时间做自我剖析

作者: 竹一姑娘 | 来源:发表于2018-07-24 21:23 被阅读2次

    简短的回顾过去,以便更好地理解现在。

          今日推荐书目是俄罗斯作家格拉宁的《奇特的一生》,这本书源于上本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提及到非常受用,所以也找来阅读一番,阅读时长3小时。就我自己的阅读喜好而言,本书只有三星,这三星完全是给作者书中的主人公柳比歇夫的,个人觉得内容节奏相对缓慢,套话有些多,更喜欢学习工具用书简洁明快,条理清晰,案例辅证,可借鉴性高一些的形式。这本书有部分内容是在论证柳比歇夫本人的成就值得惊叹,又带有一点主观色彩的评判,所以不是特别喜欢,这里就说一下主人公柳比歇夫坚持了几十年的时间统计法吧,颇为值得借鉴,其对生活的本心值得学习。总得来说,借助时间统计法有助于我们思考自己,思考人生,让自己的一生过的充实幸福

    《奇特的一生》丨向时间做自我剖析

    认识一下柳比歇夫本人:

    >> 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即使到老年,他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创造力,他坚持使用时间记录长达五十多年,这种毅力令人惊叹,要知道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记录时间的APP,全是手动记录、总结、分析、计划。

    其方法;

    1.令人叹为观止的编号文档:

    >>把所有的纸片、所有的著述和信札以及1916年开始记起的日记统统保存下来——这是我前所未见的。

    >>他收藏的杂志上的文章、书籍和小册子的名称都登记得整整齐齐,每一张卡片上都标了书号。目录卡片还有索引。编目的分门别类和整个体系,都是门捷列夫设计,并由他亲自动手制作的。他的藏书共计有16000种。从形形色色的杂志中,门捷列夫把需要的文章另行分类,装订成册。要这样分类,必须有一个原则,有一个分门别类的体系。

    >> 他做的这些卡片目录还附有另一种小卡片和记录本,上面记载着这一套卡片目录的索引。

    >> 每个科学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种特性,那就是要把混乱的东西归纳成体系,发现其内在的联系,总结其规律性。

    >> 他用各种各样的体系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他有保管资料的体系、通信的体系、保存照片的体系等。

    他把这样的事务性工作当做休息、享受,这些工作使他内心感到平和、愉悦。

    这半年的尝试学习极简状态的丢弃及整理,也逐渐感受到收拾东西的乐趣,把整理当成是放松的感觉真的很不错呢,尤其整理之后不仅方便了生活还会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成就感。

    2. 时间开销日记

    把时间消耗如实的记录下来,甚至可以记录一些亲身经历的事件及看法,比如最近很火的话题疫苗,几年后又有多少人记得今天的震惊、恐慌、愤怒呢?把这样的事件记录下来也是不错的一种回忆、思考。

    3.平和的与时间相处

    不带有情感色彩的记录,至少做到心中有数。

    >> 老实说,我的所作所为同那些挥霍浪费然而有条理的人一样,对自己的每一笔支出都要记账。我不能说我一点也没有浪费,但我总是心中有数,我浪费了多少,是怎么浪费的,为什么浪费的。

    4. 随时随地利用“时间下脚料”

    >> 凡是最重要的著作,我都要写个提纲,再进行分析研究。

    >> 他规定,短距离,两三公里路,最好步行,省得为了等车浪费时间、损害神经。步行还有一个好处,因为反正需要散步。

    >> 出门旅行,他看小部头的书,学习外语。

    >> 我在一天之内是怎么安排读书时间的?清早,头脑清醒,我看严肃的书籍(哲学、数学方面的)。钻研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以后,看比较轻松的读物——历史或生物学方面的著作。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

    5.时间统计法——“事件-时间日志”

    >> 计划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都各得其所

    >> 他把一昼夜中的有效时间即纯时间算成10个小时,分成3个单位,或6个“半单位”,正负误差不超过10分钟。

    >>除了最富于创造性的第一类工作外,所有规定的工作量他都竭力按时完成。

    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

    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例如:

    >> 索斯诺戈尔斯克。0.5。基本科研(图书索引——15分,陀布尔让斯基——1小时15分)。分类昆虫学,参观——2小时30分,安置捕捉器两个——20分,分析——1小时55分。休息,第一次在乌赫塔河游泳。《消息报》——20分,《医学报》——15分,霍夫曼的《金罐子》——1小时30分,给安德朗写信——15分。共计8小时35分。

    >> 分类昆虫学——20小时55分

    附加工作——50小时25分

    组织工作——5小时40分

    合计——136小时45分

    “基本科研”这59小时45分包括什么内容,用在什么上了?

    1.分类工作——

    《分类法的逻辑》报告草稿——6小时25分

    2.杂事——1小时0分

    3.校对《达达派研究》——30分

    >> 基本工作的时间也要计划一番:备课、生态学、昆虫学及其他科研工作。第二类工作的时间一般要比第一类多10%左右。

    >> 然后大致安排一下时间,用他的计算单位来表示:

    第一类工作 570(564.5)

    路途往返 140(142)

    交际 130(129)

    私事 10(8.5)

    6.总结——向时间做自我剖析

    >> 娱乐——65次”,接着是一张清单,列举了看过的戏和电影、听过的音乐会、参观过的展览会。

    >> 仔细想想,这可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一连几年的数字结算如下:

    1937年 1840小时

    1938年 1402小时

    1939年 1362小时

    1940年 1560小时

    1941年 1342小时

    1942年 1346小时

    1943年 1612小时等

    >> 游泳43次,同朋友、学生交往——151小时,最欣赏哪几部影片……

    >> 除了年度计划,柳比歇夫还把他一生的时间制订成一个个五年计划。每过五年,他就把度过的时间和干过的事分析一通,可以说是做个总的鉴定。

    ……1964至1968年……在跳甲属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我如果能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论述大田跳甲属的专著,就满意了。收集完毕,但我并不指望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能确定各族系之间的差。

    >> 每份小结、总结的末尾都注明了它们的代价——多少小时多少分钟。详细的每月小结要耗费1.5到3个小时,统共才这些。再加上制订下个月的计划用1小时。合计是2.5到4个小时,而每个月的预算有300小时。1%,至多2%。

    >> 他的时间统计法使他珍惜每一寸光阴,使他崇敬时间。

            他的这一系列的总结也是动态的,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自己的适合的工作安排。这种方法未必适合我们每一个人,但是其这几十年的时间记录不就是在总结自己剖析自己发掘自己的过程么?在对自己的不断思考尝试优化之后,他既享受生活,又献身科学,充分的使用了每一天的每时每刻,回顾这一生的付出,我想他是充实而满足的。

        其实所谓的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等等一系列的管理的基本都是源于自我的管理,在进行自我管理最需要做的工作是自我了解,这甚至是一场持久战,我们每个人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行事准则,但这些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这一生都是在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发掘自己,不断去平衡和自己相接触的一切事物之间的关系。

    祝你早日体会,早日认识自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奇特的一生》丨向时间做自我剖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ay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