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印象

作者: 文字的苦行僧 | 来源:发表于2019-05-22 07:21 被阅读0次

三十多年前,在鄂西北,从屋外看是普通的一户人家,低矮的瓦房四合院。中间是客厅,待客,吃饭的地方。连着客厅的,右边是主卧,因为空间很大,大的和客厅一样,按照现在的设计理念来看,这个房间的设计真不合理,放在一个寸土寸金的时代,这样的设计白白浪费了很多有效空间。现代人肯定会隔成两个房间来使用,但是那个年代,没有人想这么多,房子都是自己家里的男人设计,垒墙,上梁,盖瓦都是找几个邻居家里的亲戚姊妹来帮忙,大家一齐纯手工打造。

一个人手拿着转头递给另外一个人砖头,这样像传送带一样运输,传到了最后一个人又恰巧是在建第二层的房子,这个人和上面垒墙的人就要有点配合的默契了,因为下面一个人一扔砖头,上面的人需要稳稳的接住,完全是杂技表演。这需要下面的人扔的高矮正好,角度也刚好,太高了,需要仰起头才能接,接的人难受,太矮了,也接不到,扔歪了,人家当然也接不到啦!所以在建墙的时候最好看,各个砖头错落有致的扔上去被人接住,偶尔也有接不准的,掉下来的砖头啪的一声就摔坏了,一块好好的砖头瞬间就四分五裂的成几个小块,崩散在各个地方。但是主人会收起这些被摔坏的砖头,有时候填填补补边角也是可以的。

上梁是最热闹的也是最有风险的一步,一大早主人要放鞭炮,祈求老天的保佑上梁过程的顺利安全。梁木被粗大的绳子吊死,扁担穿过绳子就像挑水一样,四个角一人抬一点,中间还得有两个人加一道绳子,一起抬着,这样才能抬的起,他们一边喊着一二一,一二一的口号,一起迈齐步子,保证一起发力,梁木不晃荡。这样一种庄严的感觉总是吸引很多小朋友和妇女过来观看。如果上梁完成意味着整个房子也建到三分之二了!是一个很了不起的项目结点!

梁上好后,就是盖瓦,这时人就会少很多,盖瓦也很快,把瓦片一个人一个人的传递给到上面盖的人。盖瓦也是有技术含量的,要盖的压不能有缝隙,不然就会漏雨,当然也不能太重合了,这样太费瓦片了。

这样的房子是不怎么装修墙的,就是用水泥白灰粉刷一遍就可以,没有现代的胶水,墙纸什么的,所有刷墙也是自己完成。

大家一般都会建成四合院的形式,客厅下了台阶,有左右厢房各三间,一边放的是杂物,厨房,还有一个专门放粮食的粮仓。另外一边是鸡舍和猪圈。这样的房子有一个大好处,就是围城一个很大的院子,这个院子是鸡和小孩子的乐园。

30多年前的一天,我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哗哗落地,一直住到上完四年级。到了五年级就开始集中搬到另外一个学校,叫做中心小学的地方学习。在这个学校,一个星期回两次家,一般是周三下午回,回来换衣服带着下半个星期的菜再上学的到周六下午回家!到了初中后学校就要去镇上读书,回家的频率就更少了,变成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到了高中,学校变成在县里,更远了!一个月才回来一次家,到了大学,学校就变成在省会,一个学期回来一次!

我对家的印象也随着学校的变化越来越远~

相关文章

  • 家的印象

    清晨,雨后的小山村平静安宁,沁人的山风舒适怡人。妈妈早早的起床做好了糯米糍,蒸锅里飘出咕嘟咕嘟的响声和甜甜的香味,...

  • 家的印象

    家的印象, 是那年春节围着圆桌的一次晚餐; 是那次一起在夕阳下的合影; 是两个人的驻足, 一列远方的火车。

  • 家的印象

    现在想来,从上大学起,我离开家乡大约快十三年了吧。从参加工作起,每年便只有一两次长假会回老家小住几日,其余的时间便...

  • 家的印象

    三十多年前,在鄂西北,从屋外看是普通的一户人家,低矮的瓦房四合院。中间是客厅,待客,吃饭的地方。连着客厅的,右边是...

  • 家.印象

    家是挺立在小径两旁的白杨, 家是绿油油了无边际的麦田, 家是柔美余晖洒满地的夕阳, 家是冬日暖阳下晾晒的细粉。

  • 家槐的印象

    文/赵英 幼小的时候,在父亲嘴里得知,家槐的木质同柏木的木质是一样的。可以做成寿材,埋在土里百年不腐。 过完春节,...

  • 今日份的家·印象

    该从何说起,本想记录一些事情,甚至在心中想过很多很多遍,现在就跟失忆了一样。 噢我想起来了,是关于这次高考以及填报...

  • 过年唠嗑___家的印象

    回家过年,这句说的滥了又滥的话题,每年都会提起。 能回的,当然都已经坐在老家喝酒吃菜了。回不了的也只能隔着屏幕,看...

  • 师家沟印象

  • 关于家的觉察

    1 家给我的感觉是阻拦 阻扰 打扰 家给我的印象是安全 遮盖躲藏的 家给我的印象是贫穷 无力 挣扎 家给我带来的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的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be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