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2020年,不知不觉已过去近四分之一。
卡耐基曾在《人性的弱点》中写过:“恐惧大都因为无知与不确定感而产生。”,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都还以为刚刚开始,而当下,大家最普遍的心态与感受,应该就是焦虑了。
涉及到生死存亡的时候,焦虑也是很正常。
这一个月里,我每天都在仔细阅读《南方人物》、《三联》与《中国新闻周刊》的公众号文章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的专题报道。内心就像一块纯白的方糖,投入到一杯黑咖啡里。悲怆的情绪很快就将它浸没,每一个微小的立方都到了最大的饱和值。对这次疫情了解得越全面,就越发感到它的摧毁力如同一场海啸,看似一个细微环节的过失或贻误,导致的都是一系列乘数效应的多米诺骨牌连续坍塌。
疫情就像一把放大镜,让各个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各种优势短板被充分检视:
2月工资刚发完的那几天,几乎每个微信群的交流内容都是:“你们公司是怎么发的?”、“打了几折?”、“到公司上班的,和在家远程工作的,一样发吗?”、“在家隔离的,怎么算?”……这场疫情,对所有企业的业务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无论是老乡鸡董事长手撕员工联名信,还是西贝董事长说自己的现金流活不过三个月,或者是直接宣告破产的KTV,抑或是不同行业的各种大大小小企业开始卖菜、线上直播,其实,都是各个企业在想方设法的寻找出路,努力让自己活下去,或者至少死的不要太快太难看!
企业为利润而存在,当无源可开的时候,只能在“节流”上动脑筋了。降低人力成本,便是一项非常迅速的“节流”手段。这次疫情过程中,有关部门一再强调,谨慎裁员,尽量采取调整工作时间、协商调整等方式合理控制成本,但同时又要求企业按照法定的停工停产期间的薪酬政策进行支付,很多企业主是苦不堪言……只好“偷偷摸摸”地打点擦边球。
网上太多关于这次疫情方方面面的文章了,所以我对这件还在进行中的灾难事件不做过多赘述,在此我主要想聊一下疫情开始后我自己的一些点滴感受:
1、一场疫情,让我懂得了自律的重要性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这句话出自尼采。
我不是想说我们要有目标、找到人生意义,其实我反倒是想借用《人生十二法则》这本书里的一个原则,即“爱自己”这个点来解读这句话。
我们总是考虑别人需要什么、应该怎么对他人,把好的给爱的人,但却没有照顾到自己。我们自己也值得被尊重,认真对待自己,重新定义自己,这也是我们生而为人、成长路上的必修课。而这里头,认真对待自己,就包括修炼个性、选择目标、明确存在。否则你觉得糊涂过日子、整天只有吃喝拉撒睡,是认真的行为么?
2、一场疫情,让大家看懂了信息透明的重要性
当下的企业,不再像过去那样,别人给你打工的状态,而是越来越像一个平台,老板的角色,变成了一个事业和理想的引领者。
所以说,企业不是老板一个人的,而是大家共同的,员工也是公司的投资人,那么就需要:
一是,去思考自己的特长、能力、经验,想想怎么能做出更大价值;
二是,思考外部环境带给企业的新机会是什么?无论是总裁、高管、还是普通员工,都要在各自层级,提出合理建议,同心协力。
3、一场疫情,看到了“拥抱变化”的力量
一切已来,别以为疫情按下了暂停键,就是所有人都坐等着游戏重启,事实上,有更多人的在谋篇布局,很多趋势早就来临,只是还不够明显而已。
我想说的就是:世界太大,我们过去只要活在自己的一个角里,但现在蝴蝶效应,网络效应更为明显了。如果我们不变,就会被淘汰。这世界上已经没有独善其身了。你选择躲起来,就会越缩越小。如今,最好的防守,只有一个,那就是:进攻。
疫情总会过去,过去以后能让人记住的希望不止是与疫情斗争的艰难,也更要记得对日常生活的幸福感知足和所有的一切滋发的感恩之心,而如何更好地活着,活得长久,活得有未来,这才是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