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独学是悦,共读则乐

独学是悦,共读则乐

作者: 浮与游 | 来源:发表于2018-10-14 20:52 被阅读0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独学是悦,共读则乐的主题也就是来着这句话。学习并实践的过程是益人益己益世的事情,是自己在品味中收获的一种喜悦;同门曰朋,是指志同道合,正如在座的我们同样是喜欢国学经典而来,在交流切磋,研讨学问的过程中收获的“我与你”的快乐,这是散发在外,影响到他人的一种喜悦。学习不仅仅是一人的思考顿悟,更是一群人的交流切磋。

知行社也好、耕读社也好、“国学心行”体验营也好,“经典与生活”夏令营也好,无一例外都是提供给大家共同学习的平台。在这里,我们无一例外都是无差别的,都是同样热爱国学经典的人,我们之间没有过多关于学识、学历的区分和对待,分享感悟、交流心得的时候没有正确与否,只在于你是否发心,是否能体会到经典中这份力量,只在于彼此不同角度的理解所碰撞出的新思考,一方面得出新思考,另一方面加深的理解,以求经典能给予我们生活更多的指导。 说到经典给予我们指导,其实也是我们日常晨读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们读的时候不应该只是把它当成我们读的文本,把他当做高大上的空中楼阁,更应该做的是用心理解它,将它落地贴近到我们的生活中。

经典有时候是一见如故、点入心灵的,有时候又是百思不得其解,引人深思的。

一方面来说,很多道理其实我都懂,某一句话的时候似乎找到了与先贤的共鸣,由此发出感叹。就如“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就如曾经高中老师说的,人要给自己一个高目标、一个低目标,高目标是追求,低目标是底线,用高目标给自己一个动力,用低目标给自己一个警醒。在自己努力追求高目标的过程中会有成长,就算后期并未达到高目标,但是却已经比低目标强出许多了。所以当我读《大学》的时候,遇到这句话时结合曾经的经历,给了我“安慰:不远矣”的同时也给了我一个“警醒:心诚”。

另一方面来说,因为经典本身朴实而又韵味无穷,富含哲理,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摸索。就如“君子欲讷于言敏明于行”。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但是这要怎么做到呢?直接来说这句话是说少说话,多做事,因为我本身性格原因,话是比较多的,所以不是很明白这个“少”怎么算是合适的少。人是群体社会动物,必然需要和他人交流,自己做的事情也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他人,如何在言与行中学会精准表达、果敢行事很重要,全在于如何把握好“中庸”。在我思考如何是“讷”如何是、敏是如何的时候对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也有了更多思考。

这两方面,其实就是我之于经典的感受,经典与生活结合在经典的指引下洞察、理解生活,就像“国学心行”是用心践行国学,用心感受经典的魅力,才能在真诚的指引下为人处世。

耕读社的夏令营只有七天,但是其实带给我的影响并不只有这七天,它其实伴随我了整个暑假。在开营前期的一个月里,我所在的第二学习小组有要求每天的日课,日课内容是一天一章论语,一共二十天,每天都需要写自己的感悟。虽然说社团里也是坚持每天晨读,但是要在暑假坚持每天一章的篇幅并且要写感悟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可是,试着上手坚持之后确实收获颇深。因为在社团一起读过《论语》,在每天一章的过程中温故知新,发现了许多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和感触,也正因为在假期,脑洞大开、灵光一现闪过的小灯泡也可以随手记下来,并进一步深入思索,有疑问就在小组群里问问大家,每天大家都把自己的打卡发在群里,看着别人的解读和感受,在点点滴滴中,有的是一种对《论语》内容深度、广度的提升,不看这些,就光光看我自己的手机备忘录都是一种满满的收获感。

等日课临近尾声,为期七天的夏令营也就开始了,夏令营的活动比如读书会、心里夜灯、晨读很像我们社团日常活动,但是大家却可以在短短七天相识相知,倾心交谈仿佛是多年未见的老友。在和大家的交流中听到许多人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似乎看到自己未来要走的路,正视自己不愿意面对的问题,似乎对自己如何走好当下的路有了一些新想法。七天的日程很紧,节奏也很快,从早到晚都是满满当当的,自己也在生疑-求知-解惑-再惑-再解的过程中反反复复,虽然忙碌但是收获满满,也有一种充实的感觉。

这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独学是悦,共读是乐。”知行社给大家搭建的是一个可以共同学习交流的平台,希望这个平台可以让大家明白社团的耕读精神,将经典融入我们的生活,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社只是众多社团零星一点,而对于这里的大部分来说,知行社也只是所参与社团、组织的二分之一,甚至是三分之一,但是只要你不离,我们便不弃,也希望这个平台会成为大家大学生活中的心灵避风港,在受伤、失忆的时候回到这个“家”里,在这里汲取力量,彼此融合再出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独学是悦,共读则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cz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