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怎么形成详细的可以参考前面的文章,这里只讲简单形成分类及治疗。
黄疸:出生前,胎儿生长于母亲子宫内,宫腔内属于低氧环境,与在高原生活的人们一样,会出现红细胞增多的现象,以增加血液携养量。
出生后,新生儿开始通过肺与大气进行交换,吸入的氧气增多,大量红细胞变得多余,在体内破坏,从而形成黄疸的物质——胆红素
1生理性黄疸:正常新生儿出生2~3天后,肤色就逐渐泛黄,通常是脸上较先变黄,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手脚变黄。在第4~6天到达高峰,大约过一星期就渐渐消退,14天左右就看不出有黄疸的现象。
2黄疸治疗方法:
a药物治疗:某些药物可增加胆道排出胆红素的能力
b照光治疗:使用波长450~470nm光线照射,可促进表皮胆红素的分解,不要拿日光灯照射,会伤害眼睛。黄疸指数若高于15mg/di则可能需要照光(依各家医院标准而定)
c换血:直接将baby血液抽换掉,并输入正常血液,可说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方法,其优点是可在短时间内将黄疸指数降下来,对于急速上升的黄疸可收速效。
3母乳性黄疸
随着母乳喂哺性的增加,可看到较多的婴儿黄疸,可一般将其分为两种:
1、早发性——母乳喂补性黄疸,发生于生理性黄疸期。早发性黄疸的发生与母乳喂哺的技巧比较有关,同为喂哺母乳,喂食次数较多的婴儿较多不会有黄疸。出生后尽早开始喂哺母乳,一天八到十二次以上,可以预防这种黄疸发生。
2、晚发性——母乳性黄疸,于出生十到十四天出现,可持续二到三个月才完全消退。晚发性黄疸发生时,通常母亲之奶水量都已经相当充沛,婴儿体重增加也很好。
在胆红素指数15-17mg/di之间时,仍可喂哺母乳,若指数高于17mg/di则可以考虑暂停母奶3、4天,改哺喂配方奶,等黄疸指数下降再继续哺喂母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