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敏捷转型制之路(1)

敏捷转型制之路(1)

作者: 简简宇 | 来源:发表于2020-06-13 00:33 被阅读0次

前言

说到为什么想把敏捷的转型的历程写出来,一方面是为了把自己的经历整理下来,另一方面是为了可以分享给大家自己走过的坑,本人并非敏捷相关认证讲师,但是,是一个在敏捷项目上前行的实践者。以一个技术管理者的角度,不断优化项目管理和技术实践。

因为涉及敏捷,持续集成,持续交付等内容,暂且说整体风格,不会是一篇教材,或重理论的文章,更希望是简单项目日记。关于细节我也会分成几次来说明。

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团队

目前作为管理者,分管4个子项目,其中一个为全栈的产品团队,我们姑且称为项目A,有一点必须声明一下,我们是乙方,就是帮甲方完成实现商业价值的产品,换句话,我们负责的是交付任务。而接下来的描述就会以这个项目A,和这个交付背景为前提,展开说明我们在敏捷上的实践。

项目A从2018年开始,起初因为是面向2个产品线的开发团队,所以我们打算以敏捷的方式进行管理,虽然在此之前,我们没有进行过真的敏捷实践,有的只是和目前大多数团队一样,敏捷的流程,瀑布的思想。这种形式就是我们开始时候,项目管理模式,暂且称为敏捷初期。

如果你也刚开始做敏捷

我刚开始接触敏捷的时候,就是以Scrum为主,开始了解以下问题:

1. 敏捷的体制是怎样的,都有哪些角色?

2. 敏捷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3. 支撑敏捷管理的工具的有哪些?

总之,通过各种途径,我会照猫画虎的来做,没有思想,没有文化的硬来,我开始在组内划分角色,召开会议,但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发现为什么一点不敏捷,而且更难以控制。你们是不是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呢?虽然这样,我们也不断的优化流程,找出影响推进的问题点,最后是我们扛不动了,中间也有一段时间,我们放弃了,团队一盘散沙。

我本身是向往拥抱变化,看到全世界好多团队在做敏捷,在做持续交付,比如传说中的aws,甚至秒级的持续集成和发布,是我一直向往的一种团队状态。当然我也希望自己团队,在自动化测试到部署的流程能更加前进一步。所以,我不能放弃。我开始寻找这背后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也是我们在敏捷初期所遇到各种问题的原因。

请用以下问题来审视自己

1.团队是否有敏捷文化?

首先提出三个问题,来改造我们的团队,文化建设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更不用说放在一个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的大公司里的小团队。我想把办公室改造成咖啡厅,车库等产品氛围很强的环境,但我们毕竟是乙方,我们毕竟是工厂,盈利是第一目的。工位是按人头算钱的,办公间能放多少位置,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力。这岂不是和传统手工制造行业一样,固定着装,固定时间,人越多,企业规模越大。这个背景下文化建设有多难,你们可想而知。

在思想上能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会经常和大家分享敏捷的价值观和原则,精益的思想以及成功的产品团队,怎么做到快速且品质高的团队。小到我们希望做个小灯泡来监视我们CI运行进展,绿色亮起说明我们开始部署,红色是因为某个测试结果失败而终止部署,对了,最好绿色能闪烁起来。

总之,要让大家真正的发至内心对于敏捷模式的接受,真正的拥抱变化。

哪怕是到了最后交付日子,也欣然的接受变更,来适应产品在市场上最大价值。

2.任务是否存在串行?

如果任务不可以并行,又何谈敏捷,您的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还在串行的做任务么,你有没有考虑把他们的任务并行起来安排,例如,接受了一个需求,是否考虑让他们一起开始理解业务,开发的给测试讲讲自己打算的开放方式,实现的功能,测试人员总结一下自己的测试观点,重点考察的地方。然后分别开始启动,开发人员在接受着测试驱动开发,测试人员在不断的完善测试用例。整个过程就好比,我们是造汽车的公司,我是用最短时间完成一个简单的车子,然后不断的完善车的各个方面,还是我们耗费2年时间,先把车的设计做好。当然用造车来比喻,确实显得不太好,您就当成敏捷开发项目来理解吧。

3.人是否是超人?

敏捷开发本身依赖于人,任何项目管理本身都要以人为本。哪个管理者不向往下面的人都是能力强,沟通顺畅,技术水平高,一帮超人在一起还愁做不出Instagram么,但对于凡人团队哪有这么好的资源,如果没有超人,我们该怎么办?

之后取得Scrum Master认证的时候,开始了解敏捷的方式,叫Cross Functional (跨职能)的团队,知道这种方式是人组合起来,测试开发为一体,组成一个“超人”, 让他们一起工作,工作的同时,开发和测试学习验收方式和标准,测试和开发学习功能实现,或者更好的是不是可以测试和开发学习自动化测试的实现呢?关于这点我也还在实践中,目前还没有得出是否真的有收益。

主要还是为了分享

整体来说,还是为了分享做敏捷的一点心得,更希望因此结实到一群朋友或大神,也可以给刚刚接触敏捷模式的人一点启发。如果文章里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您可以尽情指摘,我会及时更新和改正。(转载请加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敏捷转型制之路(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io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