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阅读教育类的书籍,在大学生和小朋友的相处过程中,开始思考,父母对自己培养方式,生活中思考,在书中找答案,对内心不断的进行清理,扭转了很多的观念。
1.
五一清早,见一个四个月宝宝的妈妈,两人相谈甚欢,她说:“虽然宝宝只有四个月,但是在陪他的过程中,妈妈会拿起书本,跟他读诗,在他耳边轻轻地唱起歌,不断的跟他讲话谈心。”小朋友也似乎读懂了妈妈,不哭不闹,会去关注他,小眼睛看着厕所方向,安静的等待妈妈去厕所。
“这么小的小朋友,这么早阅读,他能听懂吗?在我的生活当中,有从小就在给孩子灌输阅读习惯的好妈妈,在生活中持续不断的做好妈妈的角色。教养不是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它更像是铺路的,一天天一寸寸地做扎不扎实,平不平坦,有自己的工作品质来决定。
2.
我曾再次踏入大学校园,碰到一个十八岁的大学生,他叛逆,不服管教,动不动想打架。我不断地接收很多关于他的负面消息。写检讨书时我突然发现,这个小男孩,字写非常的工整,大气。而当我看到他站在舞台上,带着一脸的羞涩,大声而自信地唱出自己的歌声时让我着实震惊。之后,我把他带到自己的身边,我不断的鼓励他,也看到叛逆期的少年身上带有的义气感,而在之后的工作中,他给了我新的启发与感动,半个月的时间他的言语中多了一份思考与自制。
家长平日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小孩子,总是过度高估物质条件带来的幸福,更没有时间好好听他们表达,每个大人都很期待,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解决问题之前必须拥有的判断力,我们却常常不允许孩子表达或者根本没有,经历过那种智慧的选择,因为时间有限,因为情况不允许我们习惯以自己的判断为最高指标应付过去或强行,改变,于是很少观察到孩子身上微妙却神奇的能力。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比自己家的优秀。当我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好好说话,表达的时间,我要让这样的模式继续重演下去吗?生活当中,会看到父母在公众场合辱骂孩子,也有使孩子完全得不到安全感与教导的温柔与忍让。了解孩子的每一种状况该用什么方式来引导,才是最重要的学习与自省。父母的教养,就是孩子学习的好榜样,给孩子一个背影好好追随。
3.
焦躁的时代,我很感谢母亲,很早就教会了我,独立做家务的能力,我在书中看到,一个很喜欢的名词,家事导师。书中讲述,亲子共处最美好之处,并不在于父母特意挪出时间,精心策划一场家庭旅游,或者活动,而是尽力的在美丽的生活中表达关怀与照顾。母女间做家事时,最需要的是“趣味的希望”,而不是耐心,孩子常常希望你能陪着她一起做家事,希望他们能找到一种非常单纯的乐趣。
从经验中回顾了解小孩,观察他们犯错的模式,如果我们能为他弯下腰做事,跟他们讲话,在那个齐高的世界里,就不会有不合理的期待,而是平等,相互学习的方式。
4.
国外老师所做的事,说给的关心并非我们做不到,我们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是羡慕别人,而是从这些实际的行动中得到启发并开始,化为自己的教养力量。通过3种方式表扬他:第一,注重孩子的成长,对他的每个小改变点赞。例如:“你上次作业这个字写错了,这次改正了,并且写的非常的好,真棒。”第二,表扬孩子的努力,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例如把“你数学考的好,是因为聪明,是你的天赋。”改为“数学好是因为你多练习,努力实践的结果。”第三,表扬学习的过程,过程比结果重要。给孩子正念循环,培养成长型的心智模式。
5.
也许,你应该是更自私的父母,不要对孩子抱有不符年龄的期待,不要让孩子有不符年龄的依赖。七岁前你让孩子独自远行、自律、别人家优秀小孩、时间满满的补习班,玩是他的天性,在玩中学习是好大人要引导的,尊重孩子特质,开发他的潜能,而不是高期待。希望越高,失败越重。16岁孩子本该独立,可是却因为你的溺爱,无法独立生活,上大学还要把衣服带回家给父母洗,完成不该有的年龄期待。
做个不动声色的好大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