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底开始,以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的共享单车甚嚣尘上,就像当初的网约车一样,如今的共享单车成了各个城市的新晋网红。
共享单车发展到了今天,从各个品牌的融资大战、车辆地面圈地战、智能锁等车辆本身的PK,再到拼押金拼到0押金、拼价格拼到免费甚至通过充返活动给用户送钱,共享单车市场竞争面已经越来越广、越来越疯狂。
这其中的入局者,除了先行者摩拜、ofo,小鸣单车、小蓝单车、优拜单车、小白单车等争相杀入,其中不乏腾讯、阿里、滴滴、小米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身影。
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政府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目前国内已经有超过50座城市接入了共享单车,东部沿海城市成了共享单车的天下,也成了各家单车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前期的竞争,无非是为了圈地圈人,这和之前的网约车大战如出一辙。
不过随着共享单车涉及到的城市和人群越来越多,其隐藏的各种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
问题一:单车随意停放
目前来说,共享暂无固定停车地点,市民可随时取用。结束使用后,市民可将车辆停放在道路两旁的安全区域,禁止占用盲道与消防通道,同样也严禁停放在小区、地下及室内车库、胡同以及收费停车区域。
可现实情况是如何呢,又有多少自觉的用户将车规范停放呢,太少了。由于车辆对于用户来说不存在归属关系,用户自然不会关心停在哪里、是否占道停放、是否会被收缴等问题,而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有的停在绿化带草丛里,有的干脆直接扔在路牙石下面,有的甚至上锁停在楼道里留做己用。
问题二:单车频遭破坏
一个“共享”,将人性粗陋的一面放大了千万倍。共享单车每进一座城,就有被损毁的情况出现,没有任何城市幸免。共享单车弱监督乃至无监督的运营模式充分挖掘了人性的阴暗面。
在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互联网经济的冲击下,一些黑车和摩的司机难以适应,将“恶气”发在共享单车上,共享单车犹如一个不受欢迎的入侵者和破坏者,成为打破某些人饭碗的“罪魁祸首”。
然而杀一儆百在共享单车行业似乎完全不成立:暴力拆解锁具、上私锁这一低级套路已然过时,懂行的老手们早已在网上分享各种破解车锁密码的“妙招”了。
不过据最新消息,对于恶意破坏共享单车秩序的人,北京通州警方加大打击力度,3名私锁共享单车的违法人员被抓获并处行政拘留。
敲山震虎,杀一儆百,真的有效吗?
问题三:安全问题
这里的安全包括租用人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针对现在单车扫码开锁的设计,骗子将付款码贴在车上混淆租客,一旦不小心扫了,以假乱真的界面说不定就真的骗走你的钱了。
另外共享单车开锁即开始计费,锁车即停止计费,如果在使用单车过程中车辆丢失,那么存在一直被计费,用户承担经济损失的风险。
同样,人身安全也不可忽略。3月20日消息,北京ofo共享单车用户冯先生在租用单车时,遇到刹车失灵的情况,下坡骑行失控摔伤,因不满保险赔偿金额,冯先生将ofo运营方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诉至北京市朝阳法院,法院方面确认已经立案。这也是共享单车首例索赔案件。
共享单车圈地圈人的疯狂竞争,最终会招来政府的整顿和监管,或许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顺利的骑完“最后一公里”。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创客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