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85107915953c
“中关村养老院”甲骨文裁员风波:那些被嫌弃的中年职场人,大概都犯

“中关村养老院”甲骨文裁员风波:那些被嫌弃的中年职场人,大概都犯

作者: Ray先森爱健身 | 来源:发表于2019-05-22 06:14 被阅读2次

    “离开甲骨文,拥抱中国互联网企业,绝对失去的是一块面包,得到的是一个面包店。”

     

    截图中提及的甲骨文,就是被各大网友号称“北京最大的一个养老院”,终于在一夜之间因为裁员事件进入了大众的关注范围。

    此次被裁撤的是甲骨文中国区研发中心,1600人中有900多人将会作为首批裁员执行,其中有500人来自北京研发中心。

    在5月22日之前签订协议离职的员工就能拿到N+6的补偿,而在5月22日之后,到6月7日之前签字的员工,将只有N+1的补偿,6月7日之后的员工,将只有N的赔偿。

    也就说,甲骨文中国公司给被裁员工们留出的时间只有15天。

    除了本身颇受争议的裁员手段之外,另一个关于“甲骨文养老院”的工作制度也让不少人津津乐道,

    说白了,和中国大部分严苛高压的“996”工作文化相比,甲骨文的工作环境那叫一个舒服。

     

    知乎上一位前甲骨文中国公司的工程师@Willy在2014年曾回答过在甲骨文中国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当然,这些都只是片面之词,算不得凭证,我们这些局外人也不该说这些不痛不痒的风凉话,但是从安稳舒适的国际企业,一夜之间变为被裁员大军中的一员。

    这其中的缘由与变故,倒是值得我们警惕与反思,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1

    平台再好

    都不是你停止进步的理由

    如今,很多职场人喜欢把“平台”这个词挂在嘴边,仿佛攀附了一个好平台,自己的价值就水涨船高了。

    以前面试过很多从一些大公司或者知名企业出来的年轻人,自我介绍的时候最常说的就是:

    “我在XXX如何如何。。。”

    “我们XXX怎么样怎么样。。。”

    “我们XXX是这个行业最好的。。。”

    我听完后常常有种莫名的错觉,看他们的口气不是来面试的,而是来收购公司的。

    有些人在大公司待久了,身上不免沾染了一些人浮于事、夸夸其谈的习惯,就像我很久之前面试的一个男生,也是名校title、大厂加持,仿佛整个人生都开了光,结果我让他给我做个面试小作业,回去做了三天都没理我,再一问,直接把我拉黑了。

    有多少人过度迷恋平台,就有多少人过度忽视努力。

     

    就像很多人常常喜欢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可关键是,根本没有努力过的人,哪来的实力去选择?

    同样的道理,自己根本都不厉害,连写篇活动方案的能力都需要反复训练,连做个工作汇报都错落百出,连讲个方案都写不出一句完整的主题,还好意思提平台?

    反正我是没脸提。

    其实,好的平台只是给员工一个相对来说更优质的成长环境而已,但至于个人能成长到哪一步完全是靠自己的摸索和抉择。

    最近看了古典老师在《超级个人》这本介绍了“新木桶原理4法则”

    长板:是你的工作能力优势

    桶箍:是你的整合能力

    短板:是你的工作能力劣势

    底板:是你的基础能力

     

    企业是底板和平台,给员工一个牢固的发展基础;

    不同的人才才是长短板,各有长短各司其职;

    而桶箍是合作和企业文化,牢牢将员工和企业捆绑在一起。

    其实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是何种企业决定水桶能装多少水的,从不是水桶的底板有多大,而是长板有多长,短板尽量不太短,换言之:

    企业和平台更能给你一个好的发展区间和环境,但至于发展到哪个阶段做到何种成绩,靠的都是自己的努力,好的平台总是能和员工相互成就互为托底。

    但是,千万别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能做的是在这个水桶之中,不断的发挥你的长板、管理你的短板、夯实你的底板、加固你的桶箍。

    在阳光晴朗的时候补房顶,总好过在大雨滂沱的时候没处躲雨。及时在平台之中完善自己,并不是一件非要在离开的时候才去做的事。

     

    要知道,平台再好都不是你停止进步的理由。

    2

    从不更新的能力

    等于毫无价值的累赘

     

    我们公司的领导秋叶大叔,有个习惯特别让人佩服,就是每天坚持日更,注意我说的日更并不是那种内容粗制滥造、没有任何思考痕迹的口水文,还记得大叔曾经和我说:

    不要写鸡汤文,要写那种干货文,让人看来之后能切实行动并产生正向反馈的文章。

     

    虽然只是一句话的事,却给我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和影响,在后面过程中时时以此为准则和圭臬,凡事不再停留于事情的表面,不再为一时的热点去主管臆断真相,不再为我不该写的文章而浪费时间。

    渐渐的,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与以往大不相同,而且写作的能力其实是可以被进化和迭代的,就像一个人在职场上,将一份经验用了二十年,可能看起来非常熟练,但其实毫无竞争力,那不过是原地踏步走了二十年而已,

    从不更新的能力,等于毫无价值的累赘。

     

    就像你写了一辈子的鸡汤文,每天都是一样的套路和技巧,三个案例加一个总结,看了标题就知道你要说什么,谁看了都会腻的,这样的能力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点价值都没有的累赘。

    同理,这个现象同样可以适用于在职场,很多人一份工作重复做了N多年,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

    我在公司现在的晋升轨道上还能走多远?

    我现在是该走管理路线还是专业路线?

    我现在努力的方向到底对不对?

    很多职场人就是因为长期依赖做高重复的工作,将廉价的满足感作为自己对工作收获的理解,殊不知其实当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位置时,当你不去及时进化你的能力时,随时会有能力更强、性价比更高、态度还更好的实习生把你pass了。

    不更新自己的职场能力,大部分人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进化到底有哪几步,在这里你可以给自己设计一个能力成长图谱,

    得到职业规划导师薛毅然就将一个职场人的成长规律归纳为四个阶段:

    小白、独立人、准高手、高手。

     

    1.小白阶段:快速取得别人的信任

    小白这个阶段需要做的是快速取得别人的信任,也就是说你要重视执行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避免轻视做基础性工作,别再想着“我名校毕业凭什么要我做PPT”,

    能把领导和同事交给你的每一件事都做好,

    这就是在小白阶段最好的成长过程。

    2.独立人阶段:突出专长,并完善综合能力

    当你进入到独立人的阶段,可以承担独立完成的责任,岗位职责也比较清晰了,这个阶段的关键是要知道怎么脱颖而出,给你两个方面的参考:

    专长特别突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绝对领先优势;

    综合能力突出,专业不错而且协调能力也好,能整合内外部资源达成工作目标。

    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你是适合走管理路线,还是走专业路线了。

    3.准高手阶段:处理关系,疏导过程

    接下来到了第三阶段,准高手阶段通常要具备的是项目管理、团队管理、跨团队协作的能力,准高手通常是职业生涯中最关键的阶段,如果在一个公司做了三到五年还没有到这个位置,后面能晋升的空间其实非常狭窄了。

    而如果你已经走到这个阶段,那么你需要更多做的是:

    界定工作职责,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上司能换位思考,对合作伙伴能营造合利双赢的关系;

    重视上下级甚至是内外部客户的深入沟通,了解每个下属的特长,密切注意下属的工作进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时候,比解决问题更考验人的是,找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在什么地方来解决这个问题。

     

    4.高手阶段:做好战略性决策

    说到最后一类人才,这类人才要么自己创业带领团队,要么在企业身居要职独当一面。

     

    这个阶段的核心是,做好战略性决策,具体表现在:

     

    做战略上的思考,能够围绕整个行业和趋势去洞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会权衡利弊,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合理分配资源,以及如何应对风险

    培养团队和管理团队,建设组织氛围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离这个目标和阶段太远了,其实不然,你现在做的每一个决定、每一次执行都是对未来进化的积累,不要以为不是管理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什么事都不管了。

    当你的能力得不到持续提升和进化时,很有可能被淘汰出局,要知道现在的职场可能不存在什么“中年危机”了,它将会以更年轻态的形式出现,比如上文中提到的“30多岁就被辞退的甲骨文员工”。

    找到合适的方向发力,不断更新自己的工作能力,比处在原地努力要强上100倍。


     

    3

    选择一种没有成长性思维的人生

    本质就是一种倒退

     

    达尔文在自传曾说过:

    在大自然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既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 

    能感受到大环境的变化并适应是一种能力,这样的能力同样适用于如今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

    在职场中有些人总能够快速迭代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这里不得不提到一种思维:

    成长性思维。

    但凡养成这样思维的人,常常会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不会沉浸在一时的快感之中,相反的他们更追求长远的收获和预期,即使遇到问题也会想方设法去学习去解决。

    讲个小故事,美团副总裁王慧文去王兴家里时,看着一面墙的书架问王兴:

    这里面的书你看了多少?

    王兴回答:“差不多一半吧。”

    王兴说他学习主要来自三种途径:

    一个是实际工作中的感悟;

     

    一个是从书本上获得;

     

    一个是高水平的交流。

     

    不断学习优秀的案例是高手成长的最佳途径,王兴就曾经对参观优秀公司很有兴趣,参观了海尔、万科,也去亚布力参加中国企业家年会,接触了很多企业家。

    他觉得,人家企业能够做到行业数一数二的水平,不管现在因为技术变革有了什么问题,都是有可取之处。

    比如,他觉得万科的规划非常强,企业已经做到另一个境界。王兴就去花费大量的心血学习企业管理,不断和厉害的人聊天。

    他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的前COO都交流过,这些COO经历了公司的创业期、高速增长期以及上市期,对他而言都是非常好的学习对象。

    我记得秋叶的大叔最常和我说的一句话就是:

    “多去外面看看优秀的企业都是怎么做事的,不要老呆在一个地方闭门造车。”

     

    事实确实如此,大叔每月出差的行程都是拍的满满当当,不是去企业参培,就是上大学讲课,要么就是在公司会见学员面聊客户,他是我见过把人生过得最像公式的人,

    也正因他这样的严谨落实与求真求实,让他能有今天的傲人成就。

    我发现那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且长青不倒的优秀者,往往都非常善于学习,且有强烈的目标导向可以像机器一样工作,而且不断进化装备更新思想,并曾像驯化算法一样调适自己。

    如今这个时代,科技突飞猛进,各行各业每天都在发生巨变,知识和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的碰撞,沧海变桑田,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要想顺利适应世界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就需要不断升级你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保持强悍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努力用成长性思维去思考和看待身边的问题,或许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和未来。

    如果你现在开始为加入一个好平台而沾沾自喜时,

    如果你因为自己工作轻松又简单而得意放松时,

    如果你觉得现在的自己小有成就甚至开始飘飘然时,

    你要警惕了,你可能即将被划为“被嫌弃的职场中年人”行列了,

    我有时候常常想,一个职场人的最终目标是哪里,我很久都没有想到答案,但是我深知“稳定和安逸”绝不是职场人的最后一站。

    职场没有终点,但愿我们也能各凭能力,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不被嫌弃。

    与你共勉

    作者:Ray先森,新媒体爆文写手,专注职场认知领域,现任秋叶写作训练营产品主管

    —————(欢迎加我微信,找我唠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关村养老院”甲骨文裁员风波:那些被嫌弃的中年职场人,大概都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me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