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烛影摇红:宋朝第一疑案背后的丽人悲歌

烛影摇红:宋朝第一疑案背后的丽人悲歌

作者: c94dc94169e0 | 来源:发表于2017-01-24 17:44 被阅读0次

大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一个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夜晚,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晋王赵光义奉诏入宫面圣。虽然时辰已晚,天气也不太适合出门,但旁人并不觉得奇怪。皇上兴之所致,休说召见皇弟,便是圣驾出宫,踏雪访臣,彻夜长谈,也是常有的事。因此,当内侍奉上热好的酒,拨旺书房的炭火,就远远地退至回廊深处,不敢打扰皇上和晋王的雅兴。

他们在谈些什么,没有人能够听清。借着室内摇曳的烛光,只看见两个人的身影映在窗纸上。皇上高大魁梧,晋王清瘦挺拔。两人一边饮酒,一边说话,不知不觉,已经是三更时分。雪下得越来越大了。突然间,晋王站起来,做了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动作。他仿佛在作揖,又像是在拉扯什么东西,很快又跪下,像是在叩首。而皇上举起一把斧头(注:玉斧,用来做装饰的,内侍们都见过),晃了一下。斧头敲到地上,发出碎裂的声音。

“好做,好做!”

皇上一边以斧击地,一边大声说道。内侍们面面相觑,不知道书房内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未经奉诏,谁也不敢贸然进去打探。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听到晋王一声凄厉的哭号:“快来人啊,圣上驾崩了!”

次日清晨,晋王宣布即位,是为宋太宗。

这件事情,史称“烛影斧声”,为宋朝第一大疑案。宋太祖究竟因何暴毙,历来是史学家们感兴趣的话题。很显然,宋太宗赵光义逃不脱嫌疑。就算是他贵为皇帝,只手遮天,也挡不住人们好奇的眼光和大胆的猜测。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是,烛影斧声之夜,只有他一个人在死者身边。他不但有杀人的机会,而且有杀人的动机——虽然他一直以皇弟的身份被隐然视为皇位继承人,但是太祖的长子赵德昭已经二十六岁,次子赵德芳也有十八岁。太祖如果要明确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他也只能干瞪眼。为了抢皇位,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呢?

赵光义要证明自己的清白,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做皇帝,但那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他不但做了皇帝,而且很快逼赵德昭自杀。民间传说中的“八贤王”赵德芳,也只活到二十三岁,死因蹊跷)。其次是提供当夜不在现场的证据,但那也很难,因为民间早已传开了,连宋太祖生前最后那句“好做,好做”,也是举世皆知。

“好做”是什么意思?南宋的史学家李焘以为是“好为之”,大有临终授命之意。这种解释很官方,但是很难服众。更多人以为,“好做”是“做得好事!”——这是一句反语。《水浒传》中武大郎撞破西门庆与潘金莲偷情,也是大叫“做得好事!”这样一来,烛影斧声之夜,便凭空多出一些旖旎的气息了。

确实有这么一个女人。她姓费,本是五代十国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后妃,世称“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她被宋太祖掳入宫中,极尽宠爱。

花蕊夫人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很有才华。传说宋太祖第一次见到花蕊夫人,便命她做诗。那时候,后蜀刚亡,孟昶来到开封,被封为秦国公,七日后莫名暴毙,又追封楚王。花蕊夫人的心中,想必是愁肠百结,痛苦不堪。这种情况下,风花雪月的句子是写不出的,于是做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诗中之意,显然是责备孟昶:作为一国之君,本当以身殉国,为什么要竖起降旗,自取其辱呢?这是因爱生恨。据各方史料记载,花蕊夫人与孟昶之间,感情非同一般。孟昶曾有诗云: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帘间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三更庭院悄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这是某年夏天,孟昶与花蕊夫人夜起,纳凉于摩诃池上所作。“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竟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况味,令人不胜唏嘘。

又传花蕊夫人在宋宫,时常怀念前夫孟昶,亲手画了幅孟昶挟弓射猎的画像挂在宫里。不小心被宋太祖看见,问她是谁,她急中生智,答道:“这是蜀中的送子神张仙。”细问起来,又说送子神拿着弹弓,是为了吓唬天狗,保护小孩。宋太祖以为她在想为自己生小孩,又怜又喜。于是,孟昶便化身为张仙,以送子神的身份在民间流传起来。有人怀疑,说宋太祖明明见过孟昶,焉能不识?这个倒是好解释,你看看古代那些画像,有几个画得像真人的?何况花蕊夫人画的孟昶,是年轻时候的风流形象。宋太祖见过的孟昶,已经四十七岁,认不出也是正常的。

回到正题。烛影斧声,究竟与花蕊夫人何干?据一本叫《烬余录》的野史记载:花蕊夫人不仅被宋太祖宠爱,也被赵光义垂涎。当天夜里,兄弟密谈,花蕊夫人前来添酒。宋太祖已经醉眼朦胧,赵光义叫了两声“皇兄”,见其不应,趁机调戏花蕊夫人。不料宋太祖突然醒来,看到这一幕,勃然大怒,随手抄起身边的玉斧,连说“好做”,便要打赵光义。赵光义先是害怕,既而恶向胆边生,做出了大逆不道的事情。虽然只是野史,但未尝不能是事实,至少合理地解释了“好做”的由来。而且,以赵光义的奸诈,想必不会陷自己于不义的困境。也就是说,烛影斧声之夜,他本来是没有计划要下手的,但是因为调戏了花蕊夫人,被宋太祖责骂,便变成临时起意,激情杀人了。

但这样的故事,还是编得不够戏剧性。我们不妨稍作修改:花蕊夫人自入宋宫,无时不想着要为前夫孟昶报仇,她在宋太祖面前强颜欢笑,不过是为了等待时机。她很快发现有一个人可以利用,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光义。于是她略施小计,向赵光义暗送秋波,弄得他神魂颠倒。烛影斧声之夜,她更是酥胸半露,极尽娇媚,终于使得赵光义按捺不住,引发了兄弟之间的直接冲突,如愿以偿地报了国仇家恨。莎士比亚如果知道这个故事,大概可以写一部《花蕊夫人》,又称作《皇妃复仇记》了吧!

本文为原创首发,图片取自网络。如须转载,请注明:作者龙镇;来源:八历史(ba-lishi)

相关文章

  • 烛影摇红:宋朝第一疑案背后的丽人悲歌

    大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一个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夜晚,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晋王赵光义奉诏入宫面圣。...

  • 为何雄才大略的宋太祖对赵光义没有防备?

    前几天刚看过一本写宋朝的书,里面就着重讲过赵氏兄弟这段疑案。 按照这本书的叙述。出事那晚,兄弟二人围坐畅饮。赵光义...

  • 杀死一只知更鸟

    大萧条时期美国南方静谧的小镇,几桩离奇的疑案彻底打破了几个孩子平静的生活:事件的真凶,怪人的谜底,传言背后的真相…...

  • 在龙井村品茶

    品一口的确有点豆香气,袅袅入心再品一口似有斜阳暖照、烛影摇红、笙歌隐隐全都来自宋朝再品一枝窗棂外的绿叶她的名字,应...

  • 九个媲美词意境的冷门词牌名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芳脸匀红》 作者:周邦彦 芳脸匀红,...

  • 疑案解答

    上接:《疑案求解》[https://www.jianshu.com/p/adf3dffa8c87] 疑案参考答案:...

  • 张丽人《采莲曲》:一个“肱”字引起的艳情官司

    张乔,也称张丽人。明朝万历年间广州一歌妓,清丽脱俗,卖艺不卖身。她敬慕才华艳发、悲歌慷慨的忧国忧民之士,和陈子壮、...

  • 宋元||陈桥兵变

    清初诗人查慎行曾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陈桥兵变真的是一桩千古疑案吗?事实上,疑案不疑,赵匡胤不...

  • 每日一诗❤️与君共读

    《忆故人·烛影摇红》 宋代: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

  • 2018-03-25

    烛影摇红.春日有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烛影摇红:宋朝第一疑案背后的丽人悲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nz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