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餐厅吃饭,听见邻桌的几个女孩聊天,其中一个说:“我什么都可以接受,但不能接受他骗我。”
另一个说:“就是,一个人如果不能坦诚相待,说明他根本就不在意你。”旁边的点头称是:“是的,是的,我也这么认为。”
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表达:
“他怎么可以骗我?”
“你×××也就算了,竟然还撒谎!”
我们来看看在关系中大家都是怎样定义欺骗(欺瞒)的。
“问你过去的事,不是回避不谈就是不够坦诚。”
“答应或承诺了,但做不到,叫欺骗,说明你不够爱我。”
“明明是在做A,非说在做B,就是欺骗,说明你对我用心不纯。”
“问你发生了什么,不说,叫欺瞒(欺骗)。”而且还会想:如果你心里没鬼为什么不说?不说就说明你做了亏心事,心里有鬼!
在关系中,有情感洁癖的人超乎想象的多,这么多坚信“我什么都可以接受,但不能接受他骗我”这个信条的拥趸者都在犯着类似的错误。他们不明白,要求一个人保持绝对的诚实,这真的是个极高的要求。
很多人在年轻时总是对爱情有着巨大的憧憬,认为只要一个人足够爱自己,他就必然会对自己百分之百地袒露真心,有一丝一毫的隐瞒都代表了那份爱不纯粹。
这是一种相当狭隘的信念,也显露出人们心性的幼稚。他们在内心依然保留着婴儿阶段的“全能自恋”——婴儿认为妈妈就是属于自己的,妈妈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自己,为自己服务的。在婴儿期间,有这样的意识形态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你已经25岁了,依然认为对方“你如果真的爱我,就应该什么都告诉我”,就需要好好反省了。
把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和爱绑定在一起,事实上是一种隐蔽的控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孩子之于父母,还是一个人之于他的爱人。每个人都有权利、有自由在内心给自己保留一部分私密的空间,如果认为对方有隐瞒就是对我们不爱的表现,其实是在用爱的名义来绑架对方,就像很多父母用“为你好”的名义控制孩子,逼迫他们是一样的。
即使一个人跟你恋爱、结婚,这依然不是我们因此就觉得自己有权利要求对方必须坦露一切的理由。如果你认为婚姻就是你可以束缚对方的权利,那么也等同于你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矛盾陷阱。你的婚姻无法拥有绝对的自由,因为你剥夺伴侣的自由,其实同样也剥夺了自己在婚姻里的自由。
我们在爱情里,往往会无限高估爱的力量,好像只有对方足够爱我们,就可以为我们做到一切。
每个人能给出的爱都会受限于他们对自己爱的程度,一个人不可能给别人的爱比给自己的爱还多。如果看起来一个人爱别人比爱自己更多,那这里面一定有讨好和牺牲,而讨好和牺牲底层一定藏着巨大的愤怒。
所以,一个人可能很爱你,但每个人内在力量的程度不同,内在的安全感不同,能把自己全然敞开给他们伴侣的程度当然事前反复思量,信誓旦旦地告诉自己见到对方要告诉他自己真实的想法。结果,等真的见到对方了,说出口的却是虚假的祥和、美好。
这就和一个人不是想停止焦虑就能停止,不是想不纠结就能不纠结一样,不是想真实就能真实的。
真实是需要力量做支撑的,或者说真实的程度和力量感的程度是成正比的,越真实越有力量,越有力量也越真实。
如果对方暂时没有那么强的安全感,需要用一些防御来自我保护,但你却强行要求对方必须坦露,这本身就是一种很自私的行为,因为要求对方全然坦露实际上是为了安抚自身的不安。你只有掌握了对方的想法、历史,尽可能多的完整信息,你才会有安全感。但是,你却不愿意把注意力放在改变自己上,去成长,让自己内心更强大、更有笃定感,而是不断地要求对方敞开心扉。至于对方内心的脆弱、恐惧、无力,你是不管的,也没有一丝耐心去支持对方,只是一味地索取,而且还用爱或者道德的名义来粉饰自己的索取。
这就像两个人都身体虚亏怕冷,但你只知道自己冷,却看不到对方也冷得要命。你不去想办法增强体质或找其他的方式御寒,而一定要对方把外套脱下来给你穿,如果不给就说明对方不爱你。这种自私的行为本身就脱离了爱的本质。如果你都不爱对方、不在意对方的感受,却指责对方不够爱你,这种自私、无理的行为不仅无效,而且只会伤害你们彼此的关系,让对方的心越来越封闭。
内心有力量的人在亲密关系里不会把对方的隐瞒当作是针对自己的反应,而是能明白对方只是目前没有准备好,他们会有更多的信心和耐心去等待和尊重对方的节奏。同时,他们不会在内心不断演绎各种故事来强化受害的情绪。即使真的有情绪,也会用成熟的、不带攻击性的方式真实表达。也不同。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明明
网友评论